佛陀成道日的殊勝旅程

0觀看次
A- A+

文.蕭佩芳(靜湲,寫於臘月初八佛陀成道日)

釋迦牟尼佛於兩千五百多年前的十二月初八,在印度菩提迦耶的菩提樹下夜睹明星,大徹大悟,見性成佛。

大覺寺入口處人潮湧動,宛如波浪般洶湧,人人懷著虔誠心念,渴望走入佛陀二千五百多年前成道的聖地。(圖片來源:蕭佩芳提供)

清晨五點天還未亮,我們已抵達大覺寺;於此殊勝的佛陀成道日朝聖。從第一道車輛管制區開始,現場早已人山人海,長長的人龍蜿蜒至遠方,人人心中都懷抱著虔誠與期待。郭糧鳴師兄及林靜憪副總引領著我們沿著人龍前進,一路走向安檢的第一站。

入口處擁擠的人潮,宛如洶湧的波浪,每個人都急切地想進入這片佛陀二千五百多年前成道的聖地。現場的喧鬧聲此起彼伏,擁擠中時不時傳來呼喊聲,場面顯得混亂而緊張。在當地志工小顧的帶領下,我們漸漸靠近入口,有人因人潮擁擠而猶豫是否進入,有人冷靜思索對策,也有人顧及團隊安全選擇繞道而行。然而,我們的心意堅定,希望與佛陀成道的金剛座相應,並於佛陀成道的菩提樹下唱誦《無量義經》,圓滿這場心靈朝聖。

走進大覺寺,景象豁然開朗,寬闊的道路令人心境舒暢。信眾步履匆匆,奔向佛陀成道聖地,只為尋得一席之地,靜坐禪修,親近佛心。(圖片來源:蕭佩芳提供)

身形嬌小的林靜愔主任,在擁擠的人潮中,成為團隊中特別需要照顧的對象。我以較高大的身形緊緊守在林主任身後,李錦玉師姊與一位師兄並肩守護在兩側,形成一道穩固的保護圈;而曹淑華師姊則默默地站在我的後方提供支援,確保所有人都能平安前進。

越靠近入口,通道越發狹窄,腳下的欄杆稍有不慎便可能失足,場面更加擁擠。我張開雙臂,為林主任與周圍人群隔出一條小徑。眾人彼此照應、默契配合,穩步推進,終於突破重重人牆,順利進入大覺寺的範圍。

進入大覺寺後,眼前景象豁然開朗,寬闊的道路讓人如釋重負。然而,仍有許多信眾急著奔向佛陀成道聖地的中心,試圖找到一席之地,靜坐禪修。

慈濟人齊聲唱誦《無量義經》,純淨經聲迴盪天際,與平日各國信眾誦讀交織的景象形成對比,殊勝因緣如法水滌心,讓人感受佛法莊嚴與佛恩浩瀚。(圖片來源:蕭佩芳提供)

我幾次抬頭仰望朦朧的晨霧,彷彿在天際尋找當年佛陀覺悟時所見的那顆明星。忽然間,我似有所悟,那顆明星不在外,而是內心的明燈。領悟後,我腳步更加堅定,與志工們共同向菩提樹下的金剛座前進,邁步中的學與覺,彷彿點燃了自己與團隊內心的光芒。

最令人感動的是,今日的大覺寺在菩提樹下格外清靜。相較於平日此地各國信眾交織的語言與經文誦讀聲,於清晨此刻,唯有慈濟人齊聲唱誦《無量義經》的純淨梵音,迴響於天際,殊勝因緣如法水滌心,讓我們深刻感受到佛法的莊嚴與佛恩的浩瀚。

唱誦〈德行品〉後,林副總帶領團隊在菩提樹下發願,祈願能實現佛陀當年的志願與延續上人的心願,將正信佛法帶回佛國,為當地貧困眾生翻轉人生,永續人間菩薩道。

林靜憪副總帶領團隊在菩提樹下虔誠發願,祈願實踐佛陀本懷、延續上人心願,將正信佛法帶回佛國,為貧困大地播下希望,永續人間菩薩道。(圖片來源:蕭佩芳提供)

自2023年2月11日踏上佛陀成道地的那一天起,慈濟人便懷抱著將正信佛法深植於菩提迦耶。昨日,我們協助指揮交通,疏通車流;今日,我們突破擁擠,克服重重困難,讓《無量義經》的清淨法音迴響於佛陀成道處。

為了翻轉當地人貧困的生活,慈濟在菩提迦耶積極推動大愛村的建設。目前,思龍加村的36戶已順利完成,但村莊仍有的120戶土房茅草屋待改建, 需取得更多適合的土地,才能幫助更多需要援助的家庭。

同時,慈濟也計畫建立一座凝聚菩薩的家,作為當地志工的培育處,讓人間菩薩一生無量。然而,這需要在當地找到適合的地點,並結合更多當地志工的參與與發心。唯有如此,慈濟的精神才能在佛國生根發芽,惠及更多需要的人。

為翻轉貧困,慈濟在菩提迦耶推動大愛村建設。思龍加村36戶已完成重建,仍有120戶茅草屋待改建,期盼取得更多土地,助更多家庭安身立命。(攝影:鄭信義)

這清晨的一刻,不僅是誦經聲的殊勝,更是心靈的覺悟。從擁擠到清淨,從外在人潮的推擠到內心的安定,慈濟人以穩健的步伐與堅定的信念,將佛陀的慈悲智慧帶回佛國,讓正信佛法深植這片土地,也讓人間菩薩道的光輝永續傳承,照亮更多生命。

「歷劫挫身不倦惰,晝夜攝心常在禪」,靜思弟子們無論身處何地,都在證嚴上人的引領下,持續不懈地實踐人間菩薩道,成為當地社會的光與希望,回報佛陀故鄉的恩惠,讓菩提迦耶這片土地因慈悲與智慧而綻放光彩。

靜思弟子無論身在何處,皆依循上人教導,實踐人間菩薩道,成為當地社會的光與希望。以行動回報佛陀故鄉恩澤,讓菩提迦耶因慈悲與智慧而閃耀光芒。(圖片來源:蕭佩芳提供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