溫馨座談未竟之言

0觀看次
A- A+

文.陳秀嫚(彰化)

彰化靜思堂中庭排滿恭迎上人的師兄師姊,拿著祝福語人人歡喜雀躍不已。(攝影:楊文道)

2024年12月17日近上午十一點,香積工作告一段落後,我走到一樓想逛逛市集。碰巧看見從大門口排到中庭佛堂的人龍,這才驚覺上人即將抵達彰化靜思堂。

陽光灑落在中庭木地板,隨著時間一分一秒過去,人群越聚越多。隱約看到八十歲以上的年長者,手持「無量壽福」祝福卡靜靜地站在最前排;大紅的祝福卡增添幾許喜氣,眾人引頸盼師的神情,令人感受到上人的魅力。

近一個小時後,終於盼到上人到來。我移動到人龍尾端,看到上人輕輕的步履行過列隊迎接的會眾前,心中安心不少。原來,上人本定於16日來訪,卻因故延後了一天。

陳秀嫚領悟上人的叮嚀,立下心願:生生世世隨上人行菩薩道,把握時間與因緣,專注於薰法與傳法。(攝影:許金福)

先前得知18日要與上人分享「傳家寶」撰寫心得,心裡便開始構思要向上人報告的內容。我設定了兩個分享主題,製作了二十幾頁簡報,但得知分享時間只有兩分鐘,所以又刪減到十幾頁。

回想去年向上人報告前往玉里修繕的所做及見聞。報告結束後,上人開示許久,我坐在上人面前,卻一句也聽不清楚上人的開示。事後有人告訴我,上人說:「一定很精彩,要繼續寫,能寫就要多寫......」

我不禁聯想到佛陀要入滅時,阿難當時沒能將「請佛住世」說出口,是什麼情況?而我聽不清上人說的話,以及想說而沒能向上人說出口的話,又是什麼情況?慶幸的是,經法親轉述後至少我知道上人要我繼續寫,要發的願也發了──生生世世跟隨上人行菩薩道,把握時間與因緣,薰法、傳法。

陳秀嫚(右)分享撰寫傳家寶的幸福,強調考據歷史、深入側訪與反覆確認的重要性,力求內容真實無誤。(攝影:石富升)

上人曾叮嚀莫忘那一年、那一人,「傳家寶」要寫,會寫的要多寫,要如實,不能加油添醋。上人如是說,弟子乖乖聽,也使命必達。說真的,撰寫別人的傳家寶很幸福,因為具歷史性的部分要考據,也要深入側訪。每次撰寫時,都會請當事人確認內容是否無誤,即使已經採訪過一兩次,若覺得哪裡需要再深入了解,也要再次補訪。

我撰寫了三位資深慈濟人的「傳家寶」,從中感受到早期慈濟人的慈濟魂。他們深心愛上人、做慈濟,渾身的慈濟細胞也潛移默化影響了我,推著我不斷精進向前。如今,我在家裡寫慈濟、出門做慈濟,休閒時則回精舍做志工,也渾身慈濟細胞。

彰化靜思堂的啟建因緣源於志工舟車往返臺中共修的不便,上人期望找到更大的場地,最終促成這座占地四千四百多坪的靜思堂。(攝影:林炎煌)

透過撰寫「傳家寶」,讓我了解彰化靜思堂啟建的因緣。早期彰化志工共修都需前往臺中,未免大家舟車勞頓,資深的慈誠委員向上人請願,希望彰化能有一個自己的共修場所。

原本找到的場地規模都較小,但當上人得知彰化有二十六個鄉鎮後,就希望可以再尋更大的場地。最終,才有了現在這座面積四千四百多坪的彰化靜思堂。然而,當時的委員、慈誠只有一百人,大家不免擔心人力不足,上人卻說,只要大家合和,道場建起來,就會有護法。果然,靜思堂啟用後,菩薩從地涌出,這正應了動土典禮時,林碧玉副總所說的:「彰化靜思堂將是從地涌出的寶塔,是人間『忉利天宮』,未來人間菩薩訓練的道場。」

靜思堂是一座培育人間菩薩的道場,許多人的慧命在此萌芽、茁壯,透過修行與實踐,走上慈悲濟世的菩薩道。(攝影:柯明男)

靜思堂確實是一座訓練人間菩薩的道場,而我正是那個時候從地涌出的其中一位;我的慧命在這個道場萌芽、成長,並受證成為上人的弟子。我在這裡學習做人、明瞭道理,學習如何當菩薩,學習無私的付出,學習如何去愛人。若沒有上人的睿智,若沒有靜思堂這個道場,我現在可能還在人間浮沉迷茫,不知何去何從!

撰寫「傳家寶」的過程中,我發現在慈濟的生命是最有價值的;慈濟人走入人群去付出,讓生命發光、發熱,得以拓展生命的廣度,成就美善人間,為自己締造多彩的人生。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