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.何麗華
教師備課如排兵布陣,上課如打仗,課堂上全力應對,放學後才得以稍作喘息。(圖片來源:freepik)
我是一位國中老師,教課就像在打仗。熬到放學時刻......伸個懶腰,真疲憊,心裡想著,終於可以回家休息了!
有一天,回到辦公室,我習慣性地拿出手機,一看,發現有一通未接來電,是媽媽打來的。我隨即回撥,電話那頭傳來媽媽有氣無力的聲音:「我頭會暈、想要吐。上禮拜跌倒,後腦勺腫一個小包,到今天頭還是會暈暈的。」聽到這裡,我連忙安撫她說:「好,下班後就帶您去看醫生。」
侍母尤需聲柔氣和
湖面微起漣漪,正如心境隨境界起伏,但終能平靜歸於澄澈。(攝影:周幸弘)
匆忙趕回娘家,卻看見媽媽正在隔壁的美容院,好整以暇地洗髮,根本看不出身體不舒服。頓時,無明火湧上心頭,內心抱怨:「我顧不得自己頻頻打呵欠,勉強提振精神,想趁天黑之前帶妳去醫院檢查。但妳似乎沒啥要緊,還可以去洗頭髮,真是『磨人精』啊!」
當下,我差點負氣轉身離開。就在此時,上人的晨語彷彿在耳邊響起:「是日已過,命亦隨減。」所以我提醒自己,要把握時間,修一切法,持一切善,莫忘初發心。想到媽媽已經八十高齡,平日也很少麻煩子女,她是家中的一尊「佛」,我怎可起厭煩之心,毫無敬意呢?
這一念心起,我放下心中執念,讓原本即將爆發的脾氣慢慢緩和下來。自從接受培訓並受證成為慈濟人後,對於媽媽時常不經思索脫口而出的話,以及說過就忘記的習慣,我已經比較能夠善解。可是,偶爾仍管不住自己的脾氣,雖然表面上臉色和順,內心卻難免會嘀咕與埋怨。
老師也會說錯話
身為導師,需以身作則,與學生一同學習與成長,透過大愛與身教引導他們邁向更好的未來。(攝影:陳和石)
「唉!與媽媽(的相處)像在打乒乓球,不就像是我未受證前,與學生間的互動方式嗎?」我思索著。
回想當年,每每看到懶散的學生大剌剌地躺在地上,我總是忍不住劈頭就來一句:「拜託,別躺在地上!好狗不擋路,你不知道嗎?」說完隨即喝令他起身。
「你說他是狗?老師說話太直接了,直接到爆了。」一旁的學生也會訕笑地回應。
「這是俗諺的比方,開個玩笑,別對號入座喔!」我仍舊神情自若地回答:「『直來直往,不拐彎抹角』一向是老師的作風,這是優點,一針見血,這樣你們才能改進!」
已經有四年沒有擔任導師的我,直到二〇一五年八月重拾導師職務。我心想,身為一名慈濟志工,應該要用大愛和身教來帶領學生。在與班級學生第一次見面時,就告誡他們:「老師做不到的事,絕對不會要求你們。」因為我每日早上七點前就到校,經常是前幾名到校的老師,所以沾沾自喜地告訴他們:「老師從不遲到,你們也不能遲到,否則要扣組別分數。」
此外,我還在班上實施分組競賽,舉凡生活規矩、整潔、秩序、作業、成績......等,都列為評比項目,希望透過同儕之間的互相提醒,激發大家的責任感和團隊精神。這個方法看起來頗有成效,不僅任課老師讚不絕口,學生的成績也在進步中。
法語敲醒無明的腦袋
感恩上人法語日日澆灌,薰陶駑鈍心靈,轉逆緣為善緣,勤耕福田,與小菩薩們共學成長;精進聞法、行法,邁向菩提大道。(攝影:簡明安)
正當我陶醉在同事的讚美聲中時,卻傳來學生們你一言我一語地向任課老師抱怨:「導師要求太多,不合情理。」這些抗議聲令我錯愕、震驚,腦海中不禁浮現一個疑問:「難道我錯了嗎?」
我當時心中充滿憤慨,責備學生們太不懂事、不知感恩,覺得他們辜負了我的好意。我自認:「我的要求是對你們好,長大後,你們一定能體會我的用心良苦。」
當晚,我還因為此事感到心理不平衡而導致失眠。隔天一早,掙扎著早起聞法,上人的法語「因無明所覆不能覺曉」。這句話有如醍醐灌頂般直擊內心的煩惱障。原來,我只是一廂情願地認為自己的方式是對學生好,殊不知自己正一步一步陷入「無明」中。
上人晨語云:「眾生心迷惑根塵無明故流浪六道,今得人身應起慶幸之意當須秉心,迷途知返向菩提勤學大覺有情法。」並且深切提醒:「聰明不等於智慧,要用單純心入人群修行。」
感恩上人的法語日日澆灌,讓弟子駑鈍的心,經由每一天的薰陶而逐漸開明;還要把握這難得的機緣,得以轉逆緣為增上善緣,勤耕自身的大福田,並鼓勵自己在境界中,放下身段和小菩薩們一起學習;更要精進聞法、入法、行法,期能一步一步邁向菩提大道直的方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