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.陳清香
親愛的秋玉師姊,您在佛國好嗎?
林秋玉師姊曾自述,走入慈濟後,人生如同打開了一扇窗,透過鏡頭紀錄感動人心的故事,她猶如破繭而出的掌鏡人。(攝影/黃月珠)
記得五月出班「北區合心和氣幹部精進研習營」文字紀錄時,心裡很納悶為何沒見到您?以往大型營隊,身為合心人文真善美窗口的您,總是全程陪伴我們出班,幫忙觀前顧後,留意細節。這個營隊,怎不見您的身影?
忍不住心裡的疑問,便詢問其他法親,才得知生您生病的消息。當下很震驚,因為在這營隊之前,每個月口述歷史共修前,還會收到您的私訊,提醒我們要記得去共修,當時完全沒有察覺您的異狀。
七月共修,得知您因肺部感染住院。八月七日傍晚,收到您已遠行的訊息。
想起我們的互動,多在大活動或營隊,您總是像媽媽一樣,關心著大家用餐沒?擔心我們為了勤務,忘了吃飯。工作室的桌上,隨時有著您用心張羅的各式點心,讓我們可以補充體力。有一些內容很棒的共修課程,見我們沒有報名,還會打電話來關心,鼓勵我們把握因緣多學習。
2023年10月22日,臺北小巨蛋《無量義 法髓頌》經藏演繹,林秋玉師姊(右三,白衣者)在演繹前的空檔,特別關懷北三合心區的人文真善美團隊。(攝影/林群傑)
最佩服的是,您細膩的記著每一位真善美的特質、強項,以及我們能出勤務的時間。擁有慧眼識人的超能力,把每個人放在最適合的點,適才發揮,讓大家從做中獲得滿滿的成就感與歡喜。
接到大型營隊,您總是很快的先發私訊幫忙邀約出班,親力親為的個性,減輕其他幹部的工作量。知道我要上班,給出最大彈性,半天也可以,一天很棒,二天更好,聯繫過程讓人感受愛與尊重。反而是我會愧疚,因為要上班,能承擔的時段並不多,但您總能體諒我們上班族兩頭燒的心情。
記得有一次,您讀到我投稿在《靜思園地》的一篇稿子,特地傳訊回饋:「寫得很棒,很溫暖,要多寫喔。」爾後,若有個人生活體會的投稿,都會私下分享,您都給予滿滿的鼓勵。
2013年7月25日「2013年慈濟全球人文真善美幹部精進研習會」,林秋玉師姊紀錄活動情形。(攝影/游錫璋)
2024年6月14日,上人行腳到新店靜思堂,第一場溫馨座談的主題是「自我盤點生命價值」,沒想到,那是我們最後一次見面。關心您的近況,您則向我說了聲:「感恩妳。」短短三個字,那是一分很深很深的感恩,給予團隊努力做出一篇盤點生命小書作品的鼓勵。病中的您,早已放下個人生死,想著的都是慈濟事,這樣的胸襟與自在,令人感佩。
承擔社區的窗口,我常常想著,怎麼讓小團隊更好、更茁壯,人人做得歡喜、有成就?感恩您給我一個最好的身教,想著您如何照顧團隊,想著您的溫暖,想著您如何至誠的邀約出班,想著我們的互動。於是,我模仿著您,把自己的角色做好。
您的待人,如秋日陽光,溫暖而不炙熱;您的處事,以法思惟,溫潤如玉,低調謙卑。您的離開,大家就想,就當您去佛國旅行了。我們相信,全身充滿真善美DNA的您,相信很快乘願再來。
秋玉師姊,我們等您歸隊喔!
2024年8月31日上午,三重園區約有五百位法親及家人們,參加林秋玉師姊的緬懷追思會。(攝影/蘇峻民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