證嚴法師說故事


  • 孔雀與猛虎

    攝影/陳靜惠 在一個大叢林中,住著一隻心懷慈悲的孔雀。有一天,牠看到猛虎正在撲殺其他動物,得意洋洋地將整隻動物連骨帶肉吞食下去,這樣血腥的場面令牠心痛。然而,過了不久,老虎卻在地上打滾,看起來很痛苦的...

  • 「如是我聞」的由來

    攝影/白崑廷 佛陀成道後,受父親淨飯王邀請,歸國說法;全國上下聞法歡喜,許多貴族子弟發心隨佛出家,迦毘羅衛國一時佛法昌盛。 年幼的阿難是佛陀的堂弟,自幼成長在充滿佛法的環境中,直到十九歲時隨佛出家修行。...

  • 真假故鄉

    (攝影/陳靜惠) 戰國時代,有一位原籍燕國,在楚國長大的人,年歲增長後,常常惦念著自己出生的地方,想要落葉歸根。剛好有位朋友要去燕國做貿易,他就與朋友結伴同行。 過了幾天,他們來到某個地方,朋友告訴他已...

  • 貪小失大

    (攝影/陳靜惠) 有位居士非常虔誠、精進,每天做完工作後就打坐定心,從無間斷。一天中午,他要做飯時,發現鹽罐子空了,如果到街上買,要走很遠、花很多時間,所以,他就想先向隔壁鄰居借用一些。他走到鄰居家門...

  • 身體力行的法師

    (攝影/陳靜惠) 古時,大陸深山的一座寺院裡,有位明惠法師,品德與道業都非常卓越。他出生不久,父親就去世了;三、四歲時,母親也往生,他成了小孤兒,寄居於伯父家。到了八、九歲,伯父打算送他到深山古寺去修...

  • 行善要及時

    攝影/白崑廷 莊周生活貧困,家裡經常缺米糧。有一回,他向朋友監河侯借三升小米,監河侯卻對他說:「可以啊!不過我家現在沒有很多米糧,你稍等一段時間,等我向老百姓收一點稅之後,再借你三百兩黃金。」 聽了監河...

  • 老先生與小偷

    (攝影/白崑廷) 學佛要學習自度、度人,「自度」必須時刻反省自己的身、口、意三業,若言行不當或有過失,則必須鞭策自己更用心。「度人」則必須應機施教,佛陀說眾生有八萬四千煩惱,人人的心念都不同,既然不同...

  • 守財狗

    (攝影/周幸弘) 佛陀最關心眾生的心念,所以應機施教、化導眾生;在佛經裡面,佛陀常常提起眾生前世今生的事例,作為教導我們的教材。有一次,佛陀從輸迦長者的門口經過,探頭一看,這位長者不在家,但見長者家富...

  • 多疑的公鳥

    (攝影/周幸弘) 有一棵大樹,上面有個鳥巢住了兩隻鳥──一隻公的,一隻母的。牠們為了儲存冬季的糧食,採了很多水果回來,將巢放得滿滿的。有一天,因為陽光很強,這些水果被曬得脫水而使體積變小了。這時,公鳥...

  • 白芋悲歌

    (攝影/陳慶雄) 日本有一則民間故事── 有一對兄弟,父母在他們小時候就過世了。哥哥經常在外遊蕩不回家,弟弟則非常純樸善良,不論哥哥在外面做了什麼事,他對哥哥還是很尊重。有一天,哥哥回來了,弟弟很高興,想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