〈讚佛偈〉因緣(上)

0觀看次
A- A+

 

攝影/陳亦珍

佛陀為一大事因緣來人間開示眾生,人人本具佛性,希望眾生能依照佛陀所說教法而修行,入人群去體驗──體會眾生為什麼會有這些苦?為什麼無明會集來這麼多的煩惱?造六道的業,受三途的苦報,這是如何集來的?

要想在種種煩惱的眾生群中,鍛鍊出轉煩惱成菩提、轉煩惱成智慧,我們必定要入人群中去。

⊙弗沙佛觀機,釋迦菩薩眾生緣俱,但定慧未足

我們每天唱誦〈讚佛偈〉,「天上天下無如佛」,這首偈並非釋迦佛降生人間,一手指天、一手指地說:「天上天下無如佛。」其實,這是過去無量劫以前,娑婆世界有一尊佛,叫做弗沙佛。他在娑婆世界度眾生,他的道場中有很多聲聞、緣覺,同樣也有菩薩,在接受弗沙佛的教法。他想:未來應該也有已經成就,覺悟成佛的人,來傳承我的法。他用心觀察諸弟子中,到底哪一位有這樣的大根機可以接受?

他觀察審視,諸弟子中暫時沒有具足圓滿,可以即時受記的人。但是,其中有兩位,一是釋迦菩薩,另一是彌勒菩薩,他們各有優點,也各有缺點。這位釋迦菩薩雖然修行很殷勤,但是定與慧還沒有很圓滿,不過他與大眾結緣很成熟,他心心念念的就是眾生的苦。

釋迦菩薩每天都去看人間苦難,有貧困的,他就想盡辦法幫助;有病痛的,他已通達藥理,就山上採藥,適應各人的病症作治療。他殷勤身體力行,眾生需要什麼,他就去付出。人人對釋迦菩薩那一分感恩、尊重,已經很成熟了。

經過仔細的觀察,弗沙佛想:要如何讓釋迦菩薩趕緊成就慧、定?定與慧,若沒有成就,僅僅守戒、布施,只有上上善與上上戒還不夠,還要有上上的定、慧。他想,要如何成就他?有一天,知道釋迦菩薩上雪山採藥,這位弗沙佛就在雪山的洞窟裡靜坐,身上發出光芒,照耀整座雪山。釋迦菩薩正在採藥,忽然間被這溫暖的光芒所籠罩,那是未曾有的光;既非日月之光,也非燈光,卻在溫暖的光中,感受那種心的安定。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