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安樂行品》眾生樂見 如慕賢聖

0觀看次
A- A+


繪圖/黃逸樵


20170612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451集

在凡夫地,持正法行者稱謂賢,
已經斷惑證真,體解諦理謂聖;
佛為開示眾生,悟入佛知見道,
誠心發弘誓願,見賢聖思齊行。

「在凡夫地,持正法行者稱為賢」,我們凡夫修行要用善念、修善法,尤其念要正、行要端;端正行為,就是我們修心的起步。從凡夫地開始修持正法,最重要的是「持正法行」,就稱為「賢」。因為在一切善法、正行中前進的行者,只要不退轉,就不會受凡夫的煩惱法所染著。

「已經斷惑證真,體解諦理」,就稱作「聖」。賢人不只在凡夫地心正行端、做好事,進一步還要「斷惑證真」。雖然賢人不犯錯誤,但是他沒有用心去瞭解世間苦難的源頭在哪裡?我們若要到聖位,就要透徹瞭解,為什麼人間有苦?這麼多苦難的源頭在哪裡,道理的源頭又是在哪裡?

他用心探討,瞭解生命的來源就是由不得自己。過去生中所造作的因,所造作的緣,帶來人間的果報。既然瞭解了,就要自我警惕。要斷除煩惱,修來生清清楚楚,不要懵懵懂懂隨著業力而去,就要「斷」,斷惑、斷無明、斷煩惱,連非常微細的惑念也都要掃除。

修行者不只自己的心要照顧好,不去犯錯,還要體會、瞭解要用什麼道理去預防苦、破解苦?他們懂得上求佛的諦理,修自己的清淨行,這就是離開凡夫地,慢慢要入聖位了。不只破解煩惱,又再進一步發大心,立大願,行菩薩道。既知道世間一切的法都是造苦因得苦果,瞭解之後,就要斷。

「佛為開示眾生,悟入佛知見道」,不只獨善其身,還要兼利他人,因為佛陀為一大事來人間「開、示」,根機較利的體會到了,他要「悟入佛知見道」。佛開始講大法,就是犧牲自己去成就別人,這種因果意謂著「己小人大」。就是將自己縮小,將利益眾生的道理放大,願意犧牲自己去成就別人。

因此修「四法」,亦即身、口、意,誓願安樂行,就因為接觸到佛陀的「開、示」,人人本具佛性,人人也已「悟入佛知見道」。佛知、佛見,佛所說的這條路他已經清楚明白了,所以「誠心發弘誓願」。不只是身、口、意向道,他又再發弘誓願修行。

「見賢善思齊行」。見賢思齊,就要用心在佛道上。我們誠心發弘誓願目標是成佛,要走的這條路,菩薩就是我們的典範。因此,成佛之前要走這條菩薩道,就得經過「六度萬行」。「度」,我們要度己度彼,度彼也是度己,自己就是慈航的舵手。身是載道器,今生此世好好修行,追隨菩薩的芳蹤;在行菩薩道的過程中,要知道煩惱、無明如何斷,源頭在哪裡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靜明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