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安樂行品》欲求解脫 與諸魔戰

0觀看次
A- A+

 

繪圖/黃逸樵


20170610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449集

菩提:覺亦名菩提。
道者,通之義。
佛智圓通無壅,故名之為道。
一、聲聞之所得。
二、緣覺之所得。
三、佛菩薩所得。

諸佛從心得解脫,心者清淨名無垢。
覺:是指能覺法性之智慧說,即是漏盡人之智慧。

菩提就是覺悟的道路。覺悟的這條道路有近、有遠,有大、有小。覺,就是覺悟;道,就是通達的意思,只要有路就會通。這條路無論大小,只要方向正確,就是走對的路。凡事有覺悟,這個覺是正覺,覺悟的道路是正確的方向,這就是佛的智慧。

「佛智圓通無壅」,佛的智慧圓通無壅,沒有障礙,沒有停滯,這條路好好地走,小路也能通達到大路,這叫做「道」。走在這條路,聲聞要從耳朵用心來聽,聽人家指導我們的方向。「一聲聞之所得道」,就像聲聞,佛陀覺悟之後,希望將覺悟的心得與大家分享,讓大家和他一樣,能夠會合在這條覺悟的道路。

只是考慮眾生的根機,無法一時間就與佛的覺悟會合起來。佛陀用方便法,指導我們起頭方向要站好,就是對著這個方向開始起步。根據他的聲音指導,對準方向,知道如何去除煩惱,專心起步走,這就是「聲聞」;方向不偏,這是初步的方向。

「二緣覺之所得道」,方向正確,心也定下來了,就再向他說,方向既知,開始大步走去,這叫做「緣覺」;知道這個環境沒有差錯,可以安心,這叫做緣覺。因為他了解天下一切萬物是幻化無常,這是緣覺所了解的法、所得到的道,他所知就是這樣。

既然安下心來,方向也知道,佛陀感覺應該要指導他交接大路的方法。這條小路要如何交接大路?道理在哪裡?「三是佛菩薩所得之道」,佛菩薩所得的道,指導人人行菩薩道。自利、自修、自覺果然心安穩,但要能透徹微細的煩惱,什麼樣的環境不會影響到我們的心,就要入人群中練習。

因為人群中有很多的煩惱、無明,做為一個旁觀者,修行者能夠很清楚這件事情不能做,一做就很苦,了解眾生的苦因根源是如何來的。唯有入人群才能透徹了解。菩薩萬行,該做的做就對了,結果是從小道、中道來接這條大道,開權顯實。也就是行菩薩道。

「心者清淨名無垢」,我們這念心就是清淨無垢穢。雖然身體很累,卻是那念無染的心很積極,這就是精進。「覺」,就是「能覺法性之智慧說」。菩薩在付出的當下,還能體會心路的風光。智慧浮出來,慧命增長了,即是「漏盡人之智慧」,這就是煩惱、無明都已經掃盡的人。沒有煩惱叫做「漏盡」,自然浮現智慧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靜明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