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安樂行品》常行忍辱 哀愍一切

0觀看次
A- A+

 

繪圖/黃逸樵


20170607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447集

此頌生法二忍:
生忍,忍諸有情瞋罵捶打凌辱。
法忍,忍受寒熱風雨飢渴老病,自然非情禍害。
此二法能安然不動名忍辱地。

哀愍不忍眾生苦,而起大慈悲憫念;
憐憫覆護諸眾生,如來宏慈心悲德,令一切有情度脫。
哀者悲也,愍者慈也。

偈頌,重要的法再重頌。忍,有生忍、法忍。生忍就是「忍諸有情」,佛、菩薩就要堪得忍剛強難調伏的眾生。雖然眾生剛強難調伏,總是慈悲、忍耐,不肯放棄他,這叫做「生忍」。

前已說過,你若是持《法華經》,要將《法華經》弘揚在後世,必定要練就這樣的功夫,不論眾生如何「瞋罵捶打淩辱」,還是一樣鍥而不捨。同樣發揮慈悲心,用智慧力,要將這些剛強難調伏的眾生轉瞋為柔、轉兇惡為善良,這就是諸佛菩薩要用大功夫。

再來就是「法忍」,也就是「忍受寒熱風雨飢渴老病自然非情禍害」,這也要堪得忍耐。大自然的境界,不論寒風雪凍,或者悶熱燠逼都要堪得忍。不論眾生如何剛強,或者大自然環境如何惡劣,他們就是佛心,就是菩薩的志願,還是要忍下來,繼續往前走,這叫做「法忍」。

這種「法忍」,因為不忍心放棄那個地方,憑著這分慈憫心,不論風雨的侵襲,或者自己身體有病痛,也是要忍耐,一口氣還在,多做一天,就是多得一天;多付出一分,即是多結一分的善緣、福緣。菩薩在「自然非情禍害」,這副身體有情、有感覺,全都是禍害,也都要忍。

所以,要如何讓這個五濁惡世,四大能夠調和?唯有一項,就是人心淨化。因此,需要堪忍得「生忍」、「法忍」,才能淨化人心,使人人能夠了解道理。心淨化,大家安分守己,生活在規則中,四大才能循環調和。

「此二法能安然不動,名忍辱地」。不論寒熱或雨露,或者老、病等等,大自然的災難都是要堪忍,要很安然處在這樣的境界,叫做「名忍辱地」。菩薩的心地就是忍辱。

為什麼可以堪得忍辱?就是「哀愍不忍眾生苦」,不忍眾生受苦難。「而起大慈悲憫念」,諸佛菩薩就是這樣的心,所以「憐憫覆護諸眾生」。不只是起大慈悲心,他還要用行動表達出覆護的態度。

「如來宏慈心悲德」。這就是如來廣大的慈悲,對待眾生的宏慈,心的悲德,「令一切有情度脫」。只是一念而已,希望能夠度脫眾生脫離困難,這就是諸佛菩薩的心。所以諸佛菩薩就要堪忍,才能夠來來回回。

我們一念佛心,哀愍眾生,就是發出菩薩的願力;我們面對眾生必定要堪忍,不僅不放棄眾生,還要哀愍眾生,真正用心去幫助他們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靜明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