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安樂行品》久護明珠 今乃與之

0觀看次
A- A+

 

繪圖/黃逸樵


20170606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446集

〈序品〉~~
持淨戒猶護明珠,
於諸佛淨戒護持;
是戒行心無穢濁,
內外清潔淨無染。
具戒高行者,如若明月珠。

明珠,就是譬喻解髻明珠,要將這顆珠賜給能夠接受的人。什麼樣的人能夠接受這顆明珠?「持淨戒猶護明珠」。佛陀累生世以來發弘誓願,就是要修行。

修行,一方面去除煩惱無明、雜念,而增長智慧;無明要減少,智慧要增長,累生世直到最後,該減少的不只減少,是完全去除雜染,乾淨沒有穢濁。就要生生世世發弘誓願,恆持為眾生而修行的這念心。

修行不只為自己,而是為眾生;其實為眾生,才是真正的為自己。這分大心念啟發了,我們就要持淨戒,就像保護那顆無價的明珠一樣。這顆有無上價值的明珠,不能輕易與人,這是佛陀的想法。

「於諸佛淨戒護持」,修行過程要能防非止惡,時時提高警覺;開口動舌、舉步動足、起心動念,我們的身、口、意,都要保持得乾乾淨淨,這就是「諸佛淨戒」。教我們要固守住,不該污染的不要再增加,該清除的要不斷清除出去,不要一邊清除,又一再污染。

我們對身體所造作的一切要負責,惡業不要做,不要只顧自己享受。身是載道器,我們修行就要去做好事,不要只為了享受而享受。要保護好我們的明珠,也就是遠離貪、瞋、癡的意,起心動念要保持著「戒定慧」、「聞思修」。這是我們的心態。

心既然感受到,口就要好好地宣說道理,發揮我們的智慧。我們身體力行,身、口、意三業,都要好好保護著。「於諸佛淨戒護持」,這是佛陀教育我們要從自己持淨戒做起,護持天下一切眾生。

「是戒行心無穢濁」。有這個戒行,我們的心沒有穢濁,很清淨,有為法去付出,無為法收回來;雖然大家很累了,卻是滿心歡喜,得法自在。「內外清潔淨無染」。外面的環境清淨了,自己的內心也清淨了,真正是精進之後得法自在了,這叫做「具戒高行者」。具足戒了,這是最高境界的修行人。

「如若明月珠」,我們已經走出黑暗無明,人人的心中就像清涼月一樣,那顆明珠已在我們心裡了。

佛佛道同,每一尊佛心懷著《妙法華經》;每一尊佛來人間的目的,就是要向大家「開、示」,希望人人都能「悟、入」。人人本具佛性,這個大道理就在《法華經》。原來「經」是為天下人去服務付出的,這就是大道理。

我們對法了解多少,就接受佛多少的賞賜;你的心得就是佛的賞賜,因為法從佛所說來。法流通到現在,契佛心懷,自然你會心開意解,心開闊了,意了解了,法有所得就是寶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靜明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