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安樂行品》第四安樂 誓願度生

0觀看次
A- A+

 

繪圖/黃逸樵


20170525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435集

神為不測之義,通為無礙之義;
不可測又無礙,謂神精念力通。

天心名神,慧性名通;天然慧性,徹照無礙,
稱適機宜,變現自在,不可思議,名為神通。

聞三寶名,誠心讚歎;信而能解,斯為正解,
解而又信,斯為正信。

「神通」這兩字,確實是很奇妙。所說的「神」,就是精神;「精」是很精妙、微細,人人的小乾坤也是一樣。師父坐在這裡說話,全球的人只要動一下手指頭,這聲音、文字、形象就呈現在眼前了。

這不就是幻化莫測嗎?只要手一點,不到兩秒鐘,瞬間畫面就呈現在眼前;看得到,也感覺得到,只是拿不到。在畫面上,眼睛看得到很遼闊的境界,到底有多遼闊?到底有多少人?知道很多的形容,卻不知道數量斤兩,因為距離太遙遠了。「不測」,無法去測量它、形容它。

「神為不測」,就要用心學!電腦、手機、平板等等,總要去學,學來了解才會通。「為無礙之義」,很深的道理,倘若道理知道、了解了,感覺愈來愈接近我們的身心與理會合,世間事、世間物,對我們就沒有障礙了。

「通為無礙之義」,要能通,其實並不困難。一句「不困難」,對我們來說卻困難重重,僅僅改習氣就不容易了。此所以凡夫無法「神」、「通」,因為我們欠缺精微、細緻的心,就是欠缺那分勇敢放下,打開心胸;看不開、也放不下,習氣還是改不過來,讓我們障礙重重。

「不可測又無礙」,叫做「神精念力通」。精神,我們的神若很精緻、微細,念力專,自然就通達,這不是不可能。

神通要從哪裡取得呢?前面提及「不聞」,我們不聽就不知,「不知」就「不覺」,也就無法體會了解。「不問、不信、不解」,沒有問、沒有信,就沒有解了;不問,不知道,也就無法覺悟。同樣的,不論多麼微細的事情,你要發揮微細的功能,總要去學來。

「聞三寶名,誠心讚歎」,我們要相信、敬仰佛;法,佛陀所說的法是真、是實,沒有可懷疑的地方。要如何修行才能成佛?後面的僧要學,就要用心學習佛陀修行的過程。

僧是放下一切,身心依照佛的生活形態,用身為天地眾生付出,這就是傳法脈。我們必定要相信三寶,「誠心讚歎」,拿出誠心來讚歎。「信而能解」,我們要信仰,才能解。

「斯為正解」,我們必定要正解。要「正解」;「解而又信,斯為正信」,從信開始,還要正信。因此,我們要信仰三寶、正信三寶,我們用心去體解、正解,正確去體悟、了解。若能如此,才是我們所要追求的方向。道理是這麼精微,我們要很用心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靜明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