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安樂行品》勿懷憎嫉 修意安樂

0觀看次
A- A+

 

繪圖/黃逸樵


20170513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425集

菩薩常以諸法惠施,
無所吝惜堅守護持,
遇諸苦難忍受無悔,
諸正法行精進無怠。
安住寂靜心不散亂,
以正智慧照了諸法,
是為善修菩提有情法。

《法華經》乃是佛陀為教菩薩法而說,希望人人深入菩薩道,不只心會意解,也要身體力行。教我們如何堅定信心,面對人間,即便有種種困難,教我們要如何避離困難,身體力行得安樂行?

「常以諸法惠施」,故稱菩薩。就是已經接受佛法,體會、了解,願意付出,叫做菩薩。他的付出是長時間,不是短暫的,「諸法惠施」,用種種方法補充眾生有所不足。眾生的不足來自心靈,因為凡夫所知道的範圍很狹隘、淺薄,有很多的道理不知道,佛法要怎麼入,更不理解。

菩薩就要設種種法來親近眾生,眾生有種種苦的缺陷,菩薩就用種種物質、方法來彌補。包括有形的物質、無形的心法,菩薩無不充分惠施。這是菩薩的心,長年累月不惜辛苦,就是「無所吝惜」。

「堅守護持」。堅定守護眾生、守護佛法,叫做弘誓願。「眾生無邊誓願度」,無量劫前就已發願了,「煩惱無量誓願斷」,自己斷煩惱,也知道眾生的苦來自煩惱,他就要用法普施給眾生。既發弘誓願,他就沒困難,遇到種種困難,總是要忍受,絕對無尤無悔,甘願付出。

如昨天正是「國際護師節」,看到護士們都還很年輕,卻是他們所要承擔的,就是病人最不乾淨的身體。就要有人發心立願,甘願忍受軀體的爛、臭、骯髒等等,用悲心為病人處理病痛。

大醫王如佛心,白衣大士如觀世音,鍥而不捨地照顧病患。無悔,也要堪忍,就是要發菩薩心。「誠心願度一切眾生」,要有誠懇的心,發弘誓願去除眾生疾苦,這就是菩薩。

菩薩是「我有法可修,人人也都有法可修」,所以「菩薩常以諸法惠施,無所吝惜,堅守護持;遇諸苦難,忍受無悔」。「諸正法行,精進無怠;安住寂靜,心不散亂」,這就是菩薩的心靈境界。

「以正智慧,照了諸法」。志工菩薩在緬甸,用正智慧入鄉村,一家一戶去宣導、呼喚,用很長的時間誠懇去邀請,能夠用《無量義經》的經文帶動他們在那裡繞法,虔誠地浴佛後,又有米撲滿的布施;長久以來就是這樣在付出,心寂靜,沒有散亂,不受外界所影響,這是正智慧。

這個心智的光明是「照了諸法」,心真的發亮、發光了,這就是修善法,也是菩提有情法,修菩薩道,叫做「覺有情」。法要用在我們日常生活中。看了是很感動,講到也很歡喜,他們走過這一遭,也是法喜充滿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靜明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