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安樂行品》靜慮思惟 謹慎離過

0觀看次
A- A+


繪圖/黃逸樵


20170509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422集

修心靜慮思惟,精勤道戒定慧。
發心慈念眾生,愍念怨親同體,
乃至五道眾生,皆令得樂之相。
即發深思悲念,除眾生懈怠想。

於世間染污之法應慎勤防之,
若失戒守護即懶惰不勤道業,
何能宏揚佛乘修菩薩淨道法?
則須以立大弘誓勇猛勤行之。

「修心靜慮思惟」,要靜慮思惟,我們日日「精勤道」,走在這條精勤的道路,就是「戒定慧」。修心,就是專心一念。雖然日常待人接物,隨境,緣著這個境界,心意隨境而轉。但若時時練好自己的心,念頭在轉的時候,要趕緊自我警惕,不要心猿意馬。

同樣道理,凡事要精、要勤,「精勤道」,就要用心靜慮、思惟,合起來叫做「精勤」。精勤,就要「戒定慧」,在日常生活中自然靜慮、思惟、精勤。我們的修行也是如此。

我們要學的一切道法,就在戒、定、慧;「戒定慧」,對在家、出家都一樣重要,日常生活的身、口、意業都不能離開戒、定、慧。有戒、有定、有慧,就是淨業、福業;否則,就成了染污的業,也就是惡業了。

「發心慈念眾生」。我們不是一次發心就好了,培養好我們的慈悲心,在起心動念中,念念無間就是為眾生。

「愍念怨親同體」。我們不只培養悲念眾生,更要怨親同體,無論有情或者有仇,與我們有過瓜葛,更要謹慎和關心。我們修行者都有一個觀念:要悲愍眾生、慈念眾生。與我有過節的人,在需要幫助時,切莫冷眼旁觀,要把握住機會,解冤釋結。不論是我們怨的,或者與我們最親的,都要與一切眾生一樣,視為平等,這叫做「慈悲等觀」。修行者的心態應該如此。

「乃至五道眾生」。甚至天、人、地獄、餓鬼、畜生,加上阿修羅,就是「六道」。「五道」也好,「六道」也罷,人道也好,地獄道也罷,我們還是用平等心去對待,「皆令得樂之相」。

「即發深思悲念」。這要從靜慮思惟,大小事都要很細思、很用心。「除眾生懈怠想」,眾生就是懈怠,不只眾生苦,我們修行者也很苦啊!煩惱苦、無明苦、自然法則的苦啊!我們要自我警惕,不要再懈怠了,還要「發深思悲念」。不只除別人的懈怠,也要除自己的懈怠,若沒有精勤,我們也無法付出。

日常生活「修心靜慮思惟」,才能「精勤道戒定慧」。「戒定慧」是一切修行的基礎,我們才能悲念眾生。要悲念眾生,就要勇猛精進,心還很安樂,因為自己的責任做到了,幫助人的事情也都做到了。人安、我安,人我皆安,這就是安樂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靜明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