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安樂行品》修戒定慧 杜絕口過

0觀看次
A- A+


繪圖/黃逸樵


20170505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418集

戒能永斷惡業,定能出離散善,
慧能除虛妄我、我所執,
永斷見思煩惱。
由知苦,方肯斷集;
由慕滅故,方肯修道,但求自度。

我們修行者要修戒、定、慧「三無漏學」。「戒能永斷惡業,定能出離散善,慧能除虛妄我」,我們若有戒,防非止惡,該做的事情,我們要積極、精進;不該做的,就要時時戒慎、提高警覺。

定,「能出離散善」。何謂「散善」?散善,與「不請之師」不同。「不請之師」是做好事不能少我一個;該做的,我要用心去投入。「散善」,小心量,不懂得分別是非,只願隨喜功德,高興就做,不高興就不要做,或者「加減做」,沒有定心。

再來就是慧,「慧能除虛妄我」。我們要有智慧,是非要很清楚,要自我警惕不該做的就不要做。不只自己不能做,還能婉轉,循循善誘,為人分析:為何不可為、不要做?自我提高警覺,不忍眾生偏差錯誤,對他人就是悲念。這種慧是正向很正確,沒有偏差,時時都很穩定。

「智」是分別智,「慧」是平等慧;他的心很安靜,是真空中的妙有。因此,它能除虛妄我,沒有迷失掉。一般人就是,「我最大,我的方法最對,一切聽我的。」這種自大、我慢,叫做「虛妄我」。若有慧,就能除掉這個虛妄的我見。

「我所執永斷見思煩惱」,我所執著的,因為這個慧,這個我執完全斷除了;虛妄、我見也都斷除了。見思的無明煩惱惑,來自「集」。「集」來了「苦」。我們能清楚「苦」來自於「集」;「集」來將它斷除,自然就沒有苦了。

「由慕滅故」,要如何滅?欣慕這個道,我們要先「滅」,才能斷「集」、斷「苦」。因此,我們要心起好樂,以歡喜心求法、學道,這叫做欣慕。「由慕滅故」,我們從內心歡喜,要斷「集」來的「苦」,就要「滅」掉煩惱;煩惱若滅了,自然「集」就斷了;「集」若斷了,就沒有苦了。所以,為了滅除「集」來的煩惱,我們就要好好地修「道」。

源頭知道了,就要滅除煩惱、惑等等,方法只有一項,就是修行。修行,「但求自度」,懂得要修行,卻只執著在自度,修行的目標只為我自己,這叫做「小乘」。所以,「聞佛說法,知生死苦」,要能脫離輪迴,「欲斷其因」,知道是因緣會集,我們所要追求的,就是「慕寂滅樂」。「慕」就是追求,追求寂滅,我們若能得到寂靜清澄,心無煩惱、無染著、無掛礙,叫做「寂滅樂」,就要勤修這條路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靜明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