繪圖/黃逸樵
20170425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409集
心淨不起染著,安住心不轉動,
如行舟而岸移,如法不生不起,
若風止而波澄,心法性恆一如;
能修安樂行者,應常作如是觀。
弘誓菩薩修習六度萬行入群,離諸煩惱迷惑,於一切法不生取著之心,是名心淨。
萬法一心,我們一念心,就念念在心法中。世間很多很多的法,其實將它收攝起來,無不都在一念心中。一句話說,「一切法,都是由心起」,心能夠解一切法,只是我們凡夫受染著了。
若是意志薄弱,我有信,但立場容易被動搖。讓我們無法下定決心,這就是凡夫心。現在,要從凡夫往聖賢的方向前進,我們的心一定要保持清淨,不受外面境界所污染,就要「安住心不轉動」。
「如行舟而岸移,如法不生不起」。碼頭上的境界,船隻來來往往;而我們的心就像水岸,船下錨後,水岸碼頭可以讓它依靠。船若啟錨離岸,是船在移動,不是岸在移動。船在水中行,不受岸上的境界阻礙著,還是乘風破浪向前航行。
修行者的心與此相同,船行在水面上,岸上有很多境界,就一一被拋在後面。「法不生不起」,這艘船要航行那麼遙遠的路,經過那麼多的境界,不會過一個境界又帶一個境界走。
「若風止而波澄,心法性恆一如」,船行在水面上,若是風平,自然就浪靜。周圍的水波平如鏡,水還能照影,周圍的環境自然倒映在水面上。只要水面靜謐無波,周圍的境界就會一一現前,我們的心與此相同。
心法性是恆一如,我們的心性永遠都是一樣,沒有變動。船是向前行,不生不減,不生不起,這艘船同樣向前行,不增不減,一樣劃開水面行過。若了解這個道理,就能清楚我們的心法。
若能如此,「能修安樂行者」,就是「應常作如是觀」,要常常作如是觀想。我們是要停靠在很複雜的水岸呢?或者要做一個逍遙自在,不生不滅,安全航行在水路的一艘船呢?方向若清楚了,「能修安樂行者,應常作如是觀」。
因此,菩薩要弘誓願堅定,「修習六度萬行入人群」,就像那艘船能夠很順利,行過很多境界而不受境界所染著,既然能夠離岸,就要很清淨地向前走。
「離諸煩惱迷惑,於一切法不生取著之心,是名心淨」。我們離一切法,不生也不減,篤定法就是如此,我們的清淨心要保持好,不要有所取著,就像那艘船不受境界所染著,叫做心淨,保持我們的心很清淨。
「一切諸法空無所有」,不受環境來污染我們的心。「無有常住,亦無起滅,是名智者所親近處」。其實,心無所住著,世間一切的法都在生滅遷流中,我們凡夫所面對的世間就是如此。
(整理/釋德清、靜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