繪圖/黃逸樵
20170423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407集
一實之理,離虛妄相,
本性平等,無有變易;
一切諸佛莫不軌此法性,
修之而成正覺,名謂實法性。
將近二十天的時間,在大清早聽法的此刻,大家虔誠禮拜《法華經》,普及全球的慈濟人都在受持「法華」,在行菩薩道的道場裡,人人精進。這樣的精進,對我來說感受很深,所感受到的是法無邊際,能夠普遍在天下。
也感恩在這個時代裡,科技發達,起點在臺灣,一群修行者,和一群虔誠的居士、菩薩,在靜思道場虔誠禮拜;從道場的生態,大家的虔誠,聲音合齊,以莊嚴道場,聲和相完全吸收到雲端。從雲端中分秒不差,透過網路傳到任何一個國家,有時差,卻是沒有秒差。
「一實之理」就是「離虛妄相,本性平等,無有變易」。你若一念真、一念誠,這個法都是實的道理。不論任何一個國家,法都能及時傳播到當地,他們一念心納受過來,同樣是法喜充滿。
兩千五百多年前的靈山會,與兩千五百多年後現在的人間,也能夠以科技傳法,無處不在,同時感受靈山法會也是存在。「本性平等」,我們「離虛妄相」,心若一念真、一念誠,法在哪裡都是真實,所以「本性平等」,沒有老、少的差別。所以,「無有變易」,這個本性清淨、真誠,絕對沒有個別差異;雖然形體、相不同,卻是內心的本性都是平等,沒有變易。
「一切諸佛莫不軌此法性」,過去、現在、未來諸佛,修行也是從這個法性起動,人人本具真如本性,這個本性就是真理,就是法。諸佛也是從清淨的真如法性,開始去修行,生生世世堅持著。
所以「修之而成正覺」,就是憑著這分虔誠真誠的法性,堅定修行在生生世世,「名謂實法性」。成佛也是如此,「一實之理,離虛妄相,本性平等,無有變易。」所以,「一切諸佛莫不軌此法性,修之而成正覺,是名一實法性」。
我們要很用心去體會這個真如法性。儘管我們的心性累生世沾惹塵埃,在六道中來來回回,有了煩惱無明,有了貪、瞋、癡。雖然滿心煩惱,不過本性還是存在,我們有此因緣,再與法、真理會合,發現我們的本性真如,就要發心找回我們原來的路。
凡夫迷茫的道路,已經回過來從正方向的起點而走,再也不要偏差。佛陀殷殷教化,應眾生根機循循善誘,我們也要殷勤學習。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