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安樂行品》細思除惱 重頌勸示

0觀看次
A- A+


繪圖/黃逸樵


20170331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401集

一切行除煩惱,此世他世細思,
性清淨三無漏,菩薩有情無畏,
心體本寂清澄,離顛倒妄想生。

「一切行除煩惱」。我們修行,必定要先除去煩惱。煩惱若不除,一切的法就難以入心;法不在心,就很難如法修行。所以,修行必定要去除煩惱,法入心,日常生活中才能如法修行。

今生此世如何接受佛法,我們面對的是什麼樣的時代環境?人生際遇,我們都要很用心去體會。對、錯要分別清楚;心胸要開闊,沒有我不愛的人,沒有我不能原諒的人,也沒有我不信任的人。

但是,什麼樣的人是可以付託?什麼樣的人必得用心提防?當然,並非棄捨他,同樣期待他在法中慢慢體悟,打開心門,了解人間沒有永恆、沒有住相。體會人間一切皆在無常中,把握此刻,腳踏實地,對的事情,向前做就對了。這就是每天此時,我們待人接物,應該要有的心態。人與人之間,不同的個性、不同的習氣,我們要如何對人做事?這都要細思。

性,我們人人「性清淨」,清淨的性要如何現前,讓我們受用呢?真如本性本是清淨無染著,偏偏向著染污的方向受盡了污濁。現在要如何回歸清淨的真如本性呢?就要好好地修戒、定、慧「三無漏學」。只要在戒、定下功夫,向著這個軌道去精進,自然就接近本性智慧。「三無漏學」是回歸我們清淨本性,最實有的是我們自己要去用功!

「菩薩有情無畏」,我們已經體會佛法了,發大心,就是菩薩心;菩薩心叫做覺有情,所以,「菩薩有情無畏」。「無畏」,不怕,因為我們很清楚這條軌道是安全的。不論前面境界為何,相信這條軌道就是無畏的覺道,我們可以安心向前前進。有覺悟,就沒有懼怕,叫做「覺有情無畏」。

「心體本寂清澄」。心體,就是我們的真如本性,本就寂靜清澄,我們的心體就是一片清澄空寂,無礙無障,不受任何煩惱所障礙。所以,不動,不起、無礙、無障,我們的心體本寂清澄。

「離顛倒妄想生」,我們本性清淨,走在戒、定、慧「三無漏」的軌道上。離開凡夫心向聖道,覺有情應該無所畏,我們的心應該要除妄,不要再生起顛倒妄想,我們要很注意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