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安樂行品》年少輕躁 道業難貫

0觀看次
A- A+

 

繪圖/黃逸樵


20170324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395集

年少涉世未深閱歷淺不更事,
心浮情操難守愛道易守志難,
沙彌兒童稚年好動活潑難靜,
遊樂喜閒厭勞不勤行道難會。

我們不要親近、貪著幾種人群,不要沉溺、耽著在那個地方;我們要好好顧好自己的心,不要讓煩慮、雜念來擾動我們的心。於是,佛陀針對初發心,以及道心還未很堅固者,舉出了種種不可親近處。

在人群中萬一受他人所影響了,本來想要發大心,卻是外面的環境很強,我們度人不成,反而讓人度過去。因此,佛陀期待初發心者要很謹慎,不要走入前面說過會惹起人心混亂的地方。

以下經文所要提醒的,就是對年紀比較輕的少年,或者是童年,「年少涉世未深」,世間事情很複雜,因為他年少、年幼,對世俗人間種種事情還不是很清楚。「閱歷淺不更事」,閱歷尚淺,經歷不夠,好、壞尚無法分辨。

「心浮情操難守」,這樣的年齡,心比較虛浮,情操比較難守;看事情還沒有很透徹,也不知道志向要如何堅定。還未決定他的人生方向,就要他守好這念心,困難啊!

愛道容易,若有同伴想引導這位少年來聽法,讓他們與法同行、與道同修,他聽到了可能會很歡喜,感覺很新鮮,修行好玩。邀約他們一起來學習拜佛、靜坐,聽聽故事,他們會覺得很好玩,愛道容易。但是否真正將法收入心來?入心之後,是否堅定志向,能夠守志奉道?這就很不容易了。

佛陀說的是大多數,擔心我們修行者道心若不堅定,很容易受世間少不更事的多數少年亂了心緒。佛陀正是為我們這群人所說的。擔心你發心要度他們,反過來受其心氣浮躁給影響了。這就是警惕我們,讓我們知道少年還太年輕,心會浮動,「心浮情操難守」,「愛道易守志難」。

還有「沙彌兒童稚年,好動活潑難靜」。多數幼童就是活潑好動,無法靜下來。他們的心都是向著「遊樂喜閒厭勞」,就是閒閒地到處遊玩,你要他去做一些較勞動的事情;玩一下可以,做太久就不耐煩了,這就是孩子心。

「不勤行道難會」,不勤行,道就難會。要知道幼兒、少年的心態;我們的道心若還未很堅固,接近他們就要提高警惕,不要一顆心被他們帶著走,我們要很謹慎。

我們要很用心去體會。畢竟少年懂事的不多,多數都是很浮動。不過,浮動也得教育,我們若不教育,誰來教育呢?當然,教育要有教育的環境,從幼稚園、小學、中學,到大學一貫教育,這就是教育的方式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