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安樂行品》持經悟入 行安樂行

0觀看次
A- A+

 

繪圖/黃逸樵


20170314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385集

弘誓著如來衣則法身安,
入如來室則是解脫心樂,
坐如來座則悟法空行進,
持經滋潤慧命名安樂行。

勸持品諸菩薩敬順佛意,
發願於惡世中周旋往返,
不惜身命忍難弘傳妙法,
自謂得無生忍能忍諸難。

住忍辱地故身安樂,
不卒暴故得心安樂,
觀諸法實相故行精進,
得身心輕安名安樂行。

承前面〈勸持品〉,接續下來的第十四品〈安樂行品〉,是現在要講說的。前面是諸大菩薩契佛心,發心要到未來的人間度化眾生。

大菩薩已經將法準備好了,他們立弘誓願,生生世世都願意到娑婆世界來。弘誓已具足了,大慈悲的心,要入如來室來,著起柔和忍辱衣來,無懼於如此惡劣的環境中,用智慧、用慈悲,忍讓去付出。可見,能夠穿上如來衣,就是「法身安」。

我們若能「入如來室」,就得「解脫心樂」。慈濟人進去監獄感化受刑人,穿著這套忍辱衣,不受他們污染,還能用淨水洗滌他們的心垢,這就是我們要發大心、立大願,得「解脫心樂」。

「坐如來座則悟法空行進」。「諸法空為座」,我們日常生活中,每一天所看到的,都是真真實實的人生、所對的環境都是真真實實的物,要怎麼「空」呢?這就是理。行蘊,隨著時間不斷在遷變。若能了解「成住壞空」,「生住異滅」,「生老病死」,「三理四相」,我們就能悟法空行精進,就能夠很安穩說法。

「持經滋潤慧命」,我們持經,一來自己要先覺悟、先體會,能使我們的慧命不斷地增長。「持經滋潤慧命名安樂行」,這部經典已經在菩薩的心,精進不懈怠,所以他能來去自如。

「勸持品諸菩薩敬順佛意」,前面的〈勸持品〉就是敬順佛意,這些菩薩「發願於惡世中周旋往返」,甘願在惡世中來來回回,他們「不惜身命忍難弘傳妙法」。他們不怕辛苦,不怕身體得失,為了正法而堅持道心。「自謂得無生忍能忍諸難」,很有自信能夠得到「無生忍」,凡事都堪得忍耐。

「住忍辱地故身安樂」。忍辱地就是我們的心地,忍的功夫應該要有。真實的心就是真理,我們要住在真理,自然心就能安樂。「不卒暴故得心安樂」,不會看到什麼事情就暴跳如雷,能夠很溫和、很柔順,很有耐力,這就是修養。

又再「觀諸法實相故行精進」,「觀」,我們從內心到外面的行動,從自己到他人,都要用很細膩的心來觀察。一切虛假則要看清楚,不要受人間假相給迷惑。所以「得身心輕安名安樂行」,這種身輕心安叫做安樂行。

接下來的〈安樂行品〉,要如何將這部經體悟在我們內心,施用在他人身上,自覺、覺他,我們要用大智慧,啟智秉慈運悲,智、仁、勇都要具足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