繪圖/黃逸樵
20170313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384集
凡有求法之處,菩薩往到其所,
以無所畏住之,我當說此妙法,
任持弘經誓願,佛心安隱無慮,
於末後世弘經,堪耐忍難能忍。
佛陀在世,要能暢佛本懷,最後要講說的經典就是《法華經》,這是佛陀來人間一大事,就是希望將妙法留在人間。接觸到法,人人都能身體力行,淨化人心,讓人間祥和,這是佛陀來人間的目的,期待眾生「悟、入」佛之知見。
佛陀「開、示」的法,眾生一定要「悟、入」。佛的心懷,期待法能綿綿流長在人間,佛滅度後,要由誰傳法給眾生?這是佛陀最擔心的。所以,佛陀到了晚年,求才心切,最需要有傳法的人才。
但是弟子卻都發願要到他方異土弘經。佛陀的心情很落寞,用眼光環視四周,當與八十萬億那由他諸菩薩摩訶薩的眼光接觸的同時,大家已經契佛心懷,也了解娑婆眾生難度,未來的五濁惡世會更惡、更濁,更是難度。
這些菩薩都了解,也表達出他們的發心立願:佛滅度之後,凡是佛陀所關心的地方,我們都會承擔起來。我們也會身體力行傳法,將妙法普遍在人間;雖然有種種的困難,我們已經有心理準備面對現實,我們堪忍。
「凡有求法之處,菩薩往到其所」,只要有人願意求法,菩薩絕對作「不請之師」,一定立即現身教導眾生,這是菩薩的心。「以無所畏住之」,哪個地方需要,我就到那個地方去付出;而且付出之後,再為他們說法,「我當說此妙法」。
「任持弘經誓願,佛心安隱無慮」,任何一個地方,佛不在了,我們大家都能承擔起來,這個弘誓願既立,請佛安心,不用再為此掛慮。「於末後世弘經」,在未來長久的世間,不論它是多麼惡濁,我們都能去關心,用佛陀的法普遍散播在人間。「堪耐忍難能忍」,忍所不能忍,我們都能堪忍。大家都已發心立願了。
在〈勸持品〉,我們要感恩佛和菩薩,彼此配合無間,輕輕點出,讓我們知道未來要講說這部經會遇到種種的困難,我們要如何克服困難,讓佛法盛行在人間,眾生方能得度。這是佛一大事因緣開、示,眾生要能悟、入。我們若能體佛心懷,就會很歡喜接受。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