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勸持品》情絲繫縛 生世難斷

0觀看次
A- A+

 

繪圖/黃逸樵


20170228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372集

切莫輕視如是因緣、如是果,
源自一念情絲,纏綿繫縛著;
粗重煩惱易改,細塵無明難防,
生世牽繫難斷,根塵入業識。

「因緣果報」,絕對不能輕視。開口動舌、起心動念,無不都是因緣業種;我們起一個心念、動作,種子播入土地,再與大自然的空氣、水會合,這顆種子就會萌芽,不斷延續下去。

這個因緣「源自一念情絲」,而「纏綿繫縛著」。凡夫一念的迷情,使得人生方向偏差,誤入歧途。就在一念間,這個「迷」就會擴散出情的絲,連連綿綿一直纏繞下去,綁得我們不得脫離,迷情一直纏結。

「粗重煩惱易改」,習氣人人看得見,粗重的煩惱,自己也較懂得要謹慎,不對的,自己也有懺愧心,不敢再犯。但是內心的微細無明,人家看不到,自己也不覺知。這種細塵無明,真的是很難防。

「生世牽繫難斷」,被一念情絲纏綿繫縛著,男女情欲的情絲是非常難斷,這是一般人間。「根塵入業識」,這個根、塵造作之後,就入業識來了。萬般帶不去,生生世世帶著纏縛,就一直纏繞下去,不得脫離了。所以我們要很謹慎。

耶輸陀羅、摩訶波闍波提,都是生世有因緣,在八識田中有這樣的種子;過去的因緣造作,發心立願,生生世世要來成就佛陀成佛的好因緣。悉達多太子生下來,摩耶夫人卻往生了,摩訶波闍波提妹代姊職來養育他,讓他順利長大。耶輸陀羅為他生子,成就悉達多太子的願,所以他出家去了。

佛陀成佛後回來皇宮說法,摩訶波闍波提歡喜接受佛法,耶輸陀羅也是法喜求法,最後一同出家了,且能得佛授記。

「耶輸大捨示範大悲因行,法喜稱適大智秉慧運慈,如是修善萬德具足莊嚴」。因為耶輸陀羅能捨棄大富大貴,與摩訶波闍波提志同道合,領導五百位宮中女眷,追隨佛陀出家。這也是示範,顯示「大悲因行」,也就是菩薩道。

她是女眾,放棄皇宮的享受,每天在修行團體中生活,雖然刻苦,但是法喜充滿。「稱適大智」,非常的歡喜、稱意,「秉慧運慈」,就是大智慧,運這個慈悲行在人間,「大悲因行」,不忍眾生苦,示此身行來助佛度眾生。

「如是修善,萬德具足」,修這麼多的善,生生世世以女人身來幫助釋迦佛修行,「修善萬德具足莊嚴」,因此,現在得佛授記了。「因圓趨果」,已經具足千萬光相,生在善國,號曰「具足千萬光相如來」。也就表示,雖然人間男女不斷延續下一代,眾生的心態不斷受污濁;耶輸陀羅和摩訶波闍波提就有這樣的因緣,來幫助佛修行的過程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