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勸持品》耶輸受記 佛壽無量

0觀看次
A- A+

 

繪圖/黃逸樵


20170227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371集

求自利利他,圓滿佛果之菩薩眾大行,
即布施、持戒等菩薩之六度萬行因圓,
是五百弟子內修秘菩薩行,外現聲聞。

佛陀為法募人,期待弟子能夠體會:法流廣傳最重要。鼓勵人人要持法、傳法,將法應用在世間,這是佛陀最大的目標。

眾生迷茫顛倒;我們學佛,了解人間一切皆無常,卻在無常中複製無明煩惱;求法之後,我們要找出一條方向正確的道路,去除無明,追求正確的道理。因此,「自利」就是了解方向,奮力往前走的明朗境界。

看到其他人迷茫在危險境界,我們也應該牽起他的手、指出一個正確的方向,讓他安全地與我們走在同一條正確的道路,這是「利他」。自他兩利,就是「菩薩眾大行」,自能「圓滿佛果」。

眾生有千千萬萬種不堪的苦難,我們要用種種方法對治,叫做「菩薩眾大行」。「六度萬行」,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智慧;布施是利他,持戒是利己。利他為先,利己是我們的本分事,都在六度行之中,也就是「菩薩道」。

「六度」這一條路,我們生生世世殷勤地身體力行,時間久來,就是「六度萬行」。生生世世因圓了,自然就果滿了。若因緣成熟圓滿,我們的果報就現前了,叫做「因圓」,自然是「果滿」。

佛陀為五百弟子授記,因為他們「內秘菩薩行,外現是聲聞」。在〈五百弟子受記品〉中,佛已說過,這五百位弟子早就在行菩薩道了,他們是生生世世上修佛道、下化眾生,同樣也是利己、利人;菩薩種子已經圓滿,菩薩因行都很具足了,叫做「內祕菩薩行」。

「外現是聲聞」,為了度眾生,同樣要再投入人群;佛陀現相成佛,必定要有出家二眾才能完成僧團。所以,僧團裡已有累生世都在修菩薩行的修行人;像龍女,過去生也是累劫修行過來。

儘管他們「諦理無處不在」,也要等待佛陀授記;授記之後,他們自我肯定,還是繼續在人間修行,教化眾生。「佛陀授記菩薩在人間」,在人間還要不斷地繼續修行。

「佛法不離世間」,在「娑婆世界一大事實難堪忍」。因為娑婆世界是一個堪忍的世界,釋迦佛乘願而來,這些修行者同樣也是為一大事因緣,乘願追隨佛陀來這個娑婆難堪忍的世界;依循佛陀的說法,他們就示現生活的形態,讓眾生更加了解,這都是因緣會合,故說,「覺有情入人群」。

「覺有情」就是菩薩,在這個堪忍的世界,入人群中去感受、體驗「四諦」──苦、集、滅、道的法。你若沒有入人群,如何能夠體會呢?故說「覺有情入人群,感驗四諦苦集滅道」,去感受、體驗四諦法的道理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