繪圖/黃逸樵
20170223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368集
憍曇彌乃尼眾之主,
故統六千而表心思,
眾尼見聲聞得授記,
龍女成佛感發其志。
憍曇彌是佛的姨母,叫做摩訶波闍波提,憍曇彌是她的姓。她甘願捨離皇宮富貴的生活,帶領五百多位宮中女眷,其中包括發心出家的耶輸陀羅。但是,佛陀不願讓這群女人出家,因為過去她們在皇宮的生活是如此的富貴充足,非常尊貴;佛擔心她們無法忍受僧團簡單刻苦的生活,所以故意刁難。
佛陀心下也明白,阿難一定會為她們前來求情;藉此提出條件,「若要出家,就得接受幾種規戒。」所以,「八敬法」就是這樣來的。若出家,必定要嚴守規律。其實,全部都平等,佛陀立「八敬法」只是為這些尼眾而立的,希望他的姨母憍曇彌知難而退,或者是更加勇猛精進。退,就是「退亦佳矣」;精進,就是入僧團修行。
幸好,憍曇彌、耶輸陀羅等這群宮庭女眷道心堅定,不論任何條件,該守持的,她們一定嚴格堅守。她們聽法了解了,一心真誠請求出家,希望能接近佛陀,聽聞佛法,願意過著淡泊、刻苦的生活,只要能聽法,一切都可以放棄。因此,她們欣然接受。
人人平等,這些女眾來皈依,發心出家,生活上就歸於憍曇彌,摩訶波闍波提管理。漸漸地,尼眾也有六千多人了。所以,憍曇彌是尼眾之主,帶動這些尼眾過規律的生活等等。
「眾尼見聲聞得授記」,這些尼眾看到聲聞陸續授記了,過了那麼久,龍女也已現身在靈山會上,獻珠供佛,轉身成佛到南方去了;這種境界,大家真的是很羨慕,內心也很期待能像龍女一樣發心立志修行,不管經過多久時間,總有一天也能夠成佛,加強他們的信心。
「由是心志雖既自肯定」,就是憍曇彌所帶領的這群比丘尼眾,同樣發這念心,自今而後要好好修行,不論時間要多久。大家也自我肯定,希望佛陀能夠為他們授記。一直期待佛陀開示關於他們修行的未來。
但是,佛陀已制定「八敬法」,他們不敢貿然提出疑問。「猶然踟躕未能自決」,自己內心也很踟躕,想要請教佛陀。「故心想欲言,而口又難開」,心想要說,但是口不敢說。
唯有合掌「仰首目視」,因為大家已經離座,跪坐起來,很恭敬雙手合掌,想要開口又不敢說,就這樣抬頭注視著佛,「待聞教命」,期待佛陀能了解他們的心聲,能夠為他們開示。
憍曇彌很恭敬,切實遵守佛陀制定「八敬法」的規戒,想要講的話,內心的疑問不敢在佛的面前提起,只是用虔誠的態度來表達。全場的弟子,佛陀慈眼看過去,看到這一群比丘尼如此恭敬,仰視佛陀,佛陀已然了解了。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