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勸持品》道力未足 願至他方

0觀看次
A- A+


繪圖/黃逸樵


20170220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365集

如是道力未足難堪惡世,
發願他方異土弘法利生,
懼堪忍之眾生難調難伏,
如是懷增上慢未得謂得。

弊惡損壞性德,造積惡業之人,
瞋含貪癡渾濁,諂曲巧言令色,
功德薄者,縱有少善皆是有漏,
若離失戒定慧,非稱性之因也。

佛陀來人間無不把握當下,求道精進,方能道力充足。我們若一直懵懂,空過時日,一輩子很快就過去了。倘若道力還未足夠,這個娑婆世界是很惡劣,無不都在難堪忍耐的時間、空間,與人間中。

眾生剛強,各自有不同的習氣,很難調伏眾生重重疊疊的煩惱。不過,佛陀不捨眾生,還是一樣教育。卻是道力未足者認為:此地難調伏,此些人難教,不如「發願他方異土弘法利生」,不如發願生在他方世界,找到有緣人,能夠弘法度生、利益眾生,才不會那麼辛苦。

「如是懷增上慢未得謂得」,娑婆世界的眾生之所以難調伏,就是有這分貪、瞋、癡,尤其是慢、疑。驕傲,「未得謂得」;只聽得一點點的法,以為自己全部都知道,沒有身體力行在生活中,對其他人看不順眼,只會一直批評,以為自己高人一等,這都是憍慢。

或者對法有疑,不接受也不肯相信。我們既已學佛,不懂得相信真理,內心只會猶疑、徘徊,這都是障礙道。不懂得向道精進,就是增上慢人。

所以他不敢留在娑婆。雖然佛陀要他們發大心立大願,但是,道力未足者無法立大弘誓願在堪忍的世界,他們就會逃避這種剛強難調伏的眾生。

娑婆世界的人,就是「弊惡損壞性德」,人人這個「性」很容易就受污染,很容易學壞。一念偏差,很容易造作、累積很多惡業,「造積惡業之人」。

人人本具明明歷歷的真如本性,也都具足本性覺海,就因無明混濁了我們的真如,在外面造作這種「諂曲巧言令色」。心不耿直,彎彎曲曲的,外表看起來很單純,卻是心懷如何算計他人。這種剛強的眾生也很多,讓修行者避之唯恐不及,不敢去為他們逗教、說法。

「功德薄者,縱有少善皆是有漏」。只做一點點好事,他就感覺很多;縱然有小善,也是心有所求,就是有漏。這種有漏善,在付出當中夾雜著很多算計,叫做「有漏」。

「若離失戒定慧,非稱性之因也」;因此,我們必定要好好修持戒、定、慧。做為一名正人君子,人前、人後,都要很誠意對待人,這是真正用心在修行。否則,都漏失掉了,就是「非稱性之因」。除非回歸自己的真如本性,否則就稱不上行菩薩道的因行,都是帶著利益自己的心,就不是行菩薩道了。

其實,娑婆世界就是濁氣重,眾生的習氣很不好,佛陀才需要我們入人群去度化。所以,做菩薩必定要很勇敢,將這念心住在堪忍的娑婆世界,我們要經得起忍耐。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