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提婆達多品》智積示疑 龍女速證

0觀看次
A- A+

 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

20170126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349集

見釋迦牟尼尊,難行能行能捨,捨頭目髓腦等;
積功累德因行,圓具果徹因源,累萬德莊嚴相。
難行苦行廣顯,釋迦捨身之多。

釋迦牟尼佛多生累劫來不斷受持苦行,不怕辛苦,來來回回娑婆世界。娑婆眾生剛強難調伏,釋迦牟尼佛為度眾生,他是累生累世,難行苦行一路過來。不只苦行而已,還有「捨」;為度眾生,行「六波羅密」,不只捨身外財,連他的身體,頭、目、髓、腦等都願意普施給一切眾生。這是釋迦牟尼佛在過去生修行,願意為人間無所求的付出,他的難捨能捨,絕非我們凡夫所能體會。

之前說過「四悉檀」;包括「世界悉檀」,不只為一個地方付出,是為全世界啊!「為人悉檀」,為人類累生世不斷在普施;「對治施檀」,面對剛強的眾生,他用盡一切去付出。還有「第一義悉檀」。這就是佛陀來人間,發大心、立大願,「六度萬行」,「積功累德因行」,時間長久,一直累積過來,直到成佛了。

「圓具果徹因源」,因緣全都圓滿、很具足了。有「因」就有「果」,累生世有因、有結果,不斷累積,真正透徹了「果徹因源」;這個果與因,探究最源頭,永遠都是一個果、一個因,意即他發心立願,一心一志,就是要成佛。這個成佛的因,心非常懇切。

我們學佛道,「法門無量誓願學」,煩惱既已斷了,我們還是一樣生生世世不斷在追求佛覺悟的真理。因此,這個「因行圓具果徹因源」,就是從開始一念心,那個因與果一直貫徹下來,所以「累萬德莊嚴相」。

雖然本師釋迦牟尼佛的肉體已經消失,但是法身常在。他過去現相修行、成道、教化眾生,累生累世以來,和他結過緣的實在是很多,才會「累萬德莊嚴相」。人人看到佛,生歡喜心,發心行菩薩道,只要接受佛的教法,做佛所行的事,就是佛陀的「分身佛」,也就是法。

佛法莊嚴,教導眾生,「難行苦行廣顯釋迦捨身之多」。「釋迦捨身之多」,佛陀累生世捨身在人間,不斷以身作則;卻是智積菩薩無法了解佛陀累生世這樣捨身,無法了解佛陀的分身滿天下,累生世這樣教育過來,人人也是累生世不斷地修行,法是一體,同一個法,智積菩薩卻只執著在人。

智積菩薩現和我們凡夫一樣的相;有人疑惑不解,為什麼釋迦佛要用這麼長久的時間修行才能夠成佛?又為什麼八歲的龍女,在龍宮聽文殊菩薩講說《法華經》就能信受,並且得到「陀羅尼門」,一般人實在無法接受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