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提婆達多品》於無量劫 難行苦行

0觀看次
A- A+

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

20170125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348集

慈悲慧德長養,功德具足修證,圓滿菩提等覺。
真如覺性皈合,宇宙虛空一體,空間時間世界,
不離一剎那間。覺海開端妙諦,辯才樂說無礙。

「慈悲慧德長養」,我們要用很長的時間,好好地培養慈悲心,才能運轉我們的智慧。「秉慈運慧」、「秉慈運智」,慈悲智慧平行;「長養」,就是長時間來培養。不只今生此世,應該是延續過去生世,直到今生此世、來生來世,要不斷地用功,繼續培養下去。

「功」是內修「誠正信實」。「眾生無邊誓願度」,我的誠意,真正打從內心那個至誠的心,能承佛的教育,發願累生世一直持續下去。一邊度眾生,培養慈悲;一方面斷煩惱,成就智慧,這是長養我們的「悲智雙運」。所以,慈悲智德,要從生活中不斷培養起來。

有在用功,能夠長期培養我們的慈悲智慧,功德具足了,修行才能真正體會、證悟道理,達成我們「眾生無邊誓願度」的願,最終才是成佛。

如此,才是真正的「圓滿菩提等覺,真如覺性皈合」,反黑歸白了。佛、法、僧,三寶俱全入我們的心來。佛、法、僧就在我們的真如本性,只因為無明,才會落入凡夫界,人間的污濁這樣一直衍生出來。

所以,我們要回歸到宇宙虛空一體,道理回歸宇宙間。佛陀的覺悟,已經脫離煩惱無明了,就像脫離地心引力一樣,不受空間、時間所束縛。這種智慧,已經不受「空間時間世界」,這些煩惱污濁所束縛,智慧十分遼闊。

「不離一剎那間」,道理覺悟了,剎那間,就可以解脫。若能如此,「覺海開端」,我們覺海大開了。「妙諦」就是道理,道理很清楚,雖然它甚深微密,卻也廣大無邊。「毫芒有乾坤」,這麼微密的道理,我們完全透徹了解,任由我們的覺性去體會。若如此,道理都在我們心裡了,「辯才樂說無礙」,要教化眾生都沒有困難。

這就「顯示證悟之速」,若能脫離這種無明,頭腦一轉,宇宙天體間的道理無一不清楚啊!這就是「證悟之速」。這就要「把握當下不退,初發一念心在,恆持剎那不變」。對的事情,在剎那間,我們把握住,這念心不要退失掉了,自然「真如心不動地」。真如的心,剎那間,就能到第八地「不動地」了;亦即我們的修行已經到達「等覺」,這種真如心不動,就是那念初心。這念心,我們將它受持起來,永遠不動。

「慈悲長養辯才」。「不經一事,不長一智」,每件出乎意料發展的事,每個人提出來的要求,很明顯要來刁難,無不都是增長我們的智慧。全都看清楚、了解之後,要來分析道理,就不困難了。

「得真如發妙用」,我們愈透徹了解,自然這個真如就愈發揮它的妙用。這表示我們要不斷下工夫累積功德,才有辦法證果。「誠正信實、慈悲喜捨」,這是成佛的不二法門,我們要好好培養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