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提婆達多品》助因修緣 益菩提道

0觀看次
A- A+

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

20161214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329集

由提婆達多逆增上緣知識,助因修緣果圓滿;
善知識有因緣,是人益我菩提之道,名增上緣。
順逆增緣知識,必具有大因緣。

提婆達多是「逆增上緣知識」,他「助因修緣果圓滿」,這就是有因緣的善知識。提婆達多,既是逆的增上緣,也是知識;不論善惡,只要能成就我們的道業,無不都是善知識。順的是「善知識」,逆的是「逆增上緣」,同樣成就我們的因緣,讓我們修行成佛。

他就是來幫助因,修這個緣,「助因修緣」;提婆達多和佛,他們總是有因有緣。人與人相處,都是有因緣;是好的因緣,彼此起歡喜心,事事都順從,這是善緣。若是一見面,彼此就心懷不善,還生出嫉妒的心,這叫做「逆緣」,過去與我們無緣。善惡、順逆,都是各有因緣。

修行的人就要想:我要修行,不論什麼樣的環境、什麼樣的人,對我不諒解、不歡喜,看我不順眼,我做什麼事,他都不滿意;但是,為了要修行,沒有關係,我不後悔,也不怨尤,反而心生感恩,這就是修行者。感恩在這麼逆緣的境界,能夠鍛練出我們的心很平靜,甘願接受,助成我們修行的因緣,叫做「逆增上緣」。

這也是互為知識。彼此若無因緣,不認識,怎麼會有這個善惡、逆順呢?這一定是有因緣,才有善惡逆順。這就是「知、識」;我知道那個人,也認識那個人,聽到這個人的名字,我很歡喜、羨慕,我很敬仰他。僅僅聽到,就起歡喜心,這也是「知、識」。同樣道理,有的是很歡喜,有的聽到就很不順耳,這就是各有不同的因緣。

逆增上緣的知識──提婆達多,佛陀當他是「助因修緣」,讓他能夠趨於因圓果滿,這就是修行者的心態。所以,善知識一定有因緣,是逆增上緣,或是善順的因緣?都是與我們有緣的知識。

「是人益我菩提之道,名增上緣」,只要這個人能增長我的菩提覺道。倘若一直處在平順、良善的境,有時也會沉迷下去;這時,就要有惡逆的境界現前來提醒我們,這叫做「增上緣」,也就是「是人益我菩提之道」,感恩他來助我們的緣,以增長我們的道心、道力。

「順逆增緣知識,必具有大因緣」,一定與我們有因緣,所以,我們要常常用感恩心,來面對任何因緣知識,方能修行,否則在人間難免有善惡緣,所以要用工夫,以完成我們的菩提道。要記得,善、惡,或者逆、順,無不都是我們的增上緣,這絕對有因緣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