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提婆達多品》現逆警懼 勤修六度

0觀看次
A- A+

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

20161210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326集

如是知現逆事,人為所懼惡者,
善惡比對警懼,教令不起惡念。
今取四聖功業,菩薩行出塵沙,
捨身命求妙法,修六度行精勤。

「如是知現逆事,人為所懼惡者」,我們修行要很透徹了解人生。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人,大約不離開善、惡、順、逆這些類別。有的人很歡喜相見,有的卻是惡與逆的知識,讓我們事事不順心,這是惡知識。

這都是人為所懼惡,讓我們很害怕。很多未知數。對方的心思,我們無法去測量,「人為所懼惡者」,大家會懼怕,心很不安。大家都不希望違逆我意的事情發生在我身上,以致終日惶惶不安,不得自在的人生。

所以佛陀告訴我們苦啊,人生就在「善惡比對警懼」,有善、有惡來比對。善的人付出無所求,若是惡的人呢?求無邊際,稍不順意就翻臉,造成很多不利人的事情,甚至發生驚天動地的人禍。

常常說要淨化人心,佛陀希望啟發人人的真如本性,要導惡向於善,先讓我們了解善惡比對,讓我們知道為惡者得三途受報的惡果。佛陀說出很多因緣果報觀,警惕大家要懂得懼怕,不要輕易去造惡,所以「教令不起惡念」。

「今取四聖功業,菩薩行出塵沙」,希望我們了解之後,要趣向「四聖功業」。「四聖」,十法界中有六凡四聖,「六凡」就是天、人、修羅、地獄、餓鬼、畜生;聲聞、緣覺、菩薩、佛,叫做「四聖」。

這「四聖」也是從人、聲聞開始修行,向著聖道在努力。聲聞、緣覺、菩薩行;菩薩因行,要完成六度萬行,直到塵沙無明完全去除了,直向佛的境界。這必定要在人群中行菩薩道磨練出來;不論善、惡,修行者都是用開闊的心,心包太虛,受惡而不怨。

看看釋迦牟尼佛,過去生身為國王,為了求妙法,他就去當仙人的奴才。仙人用種種方法來折磨他,他心中無怨,還心存感恩。「菩薩行出塵沙,捨身命求妙法」,所以「修六度行精勤」。我們學佛求法,要度過塵沙惑,點塵都不會染穢我們的心,就要在人群中磨練,修六度行精進。

我們要向前前進,「示求法華經無懈倦」。我們要求妙法,尤其是《法華經》,要很用心去體會。「舉昔多劫勤求妙法」,佛陀就舉無量劫以前,求妙法的過程。「激勵諸人應當勤求」,勉勵修行者要勤求。「無上菩提心不退轉」,向菩提心,我們要不斷勤求,用覺悟的心去追求。假使遇到這種轉念無明,對我們不利的人,我們也要用感恩心,沒有怨嫌,這就是我們要學的地方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