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20161209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325集
身無倦,役役勤勞;心無倦,孳孳勤求妙法。
捐捨四海之富,頓忘龍鳳之姿,操勞作務千歲不倦;
學而無厭,服侍給使,不乏敬順。
僕僕任奴之勞,下心至此,何其慇切,勤勉不倦;
然仙人表其大法微妙,能適王懇求大乘心意。
有道者稱為仙,國王求法心切,仙人今至矣!
修行要下很大的決心。國王既如是發願,長年累月要依照仙人所發出的命令,「身無倦,役役勤勞」,身體既願意付出,如何的折磨、如何的辛苦,這念心都不退轉。所以「心無倦,孳孳勤求妙法」,不計較身體的辛勞付出,這麼認真精進,只為了能夠求得妙法。
為追求妙法需要付出,他願意「捐捨四海之富」,身為國王,四海之內的財富,願意完全捐捨出去。他很快就放下自己龍體鳳軀的高貴身份,與一般修行者一樣,為求法修行,他不怕「操勞作務」,無懼辛苦的去付出。
「千歲不倦,學而無厭」,當時人的壽命很長,不論時間經過多久,都不去計算,總是不斷付出。聽從仙人差遣,用心服侍,一直做就對了。「服侍給使,不乏敬順」,一直操勞付出,那分敬意也從來不曾消失。是否已經給他法了嗎?不計較,總要做到讓仙人歡喜,相信仙人自然就會傳法給他。
這就是修行者的心,既然目標是要求法,不論時間多久、路途多遠,我總要耐心等待;身心勞頓,不論多麼勤苦,日日都是「僕僕任奴之勞」。甘為奴僕,甘願為仙人作奴才走使。
「下心至此,何其慇切,勤勉不倦」,低聲下氣一直在付出,就是不計較。仙人是很享受,國王是很辛苦;反過來這麼低聲下氣,殷切勤勉的在付出。但是仙人呢?「然仙人表其大法微妙,能適王懇求大乘心意」。他一直表示:「我絕對有你要求的大法可以給你,讓你很歡喜。」
「有道者稱為仙」,已經超凡的人稱為仙。「國王求法心切,仙人今至矣!」這是因緣會合,這位仙人一直表達他有妙法,絕對可以適應國王想要求的,所以國王也要應對方所需要。國王求法的心很殷切,仙人就適時出現了,國王就是信服,這真的是因緣啊!
「大權示現」,這就是大權。這就是要讓我們後世的人能效法,求法必得先將心態去除,去除煩惱、無明、人我相,甘願付出一切。我就是要修行,我願意忍人所不能忍,要我做什麼,我都願意付出,只要能得到妙法,其他都不重要,求法的心是如此殷切。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