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提婆達多品》多劫勤苦 為奴求法

0觀看次
A- A+

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

20161207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323集

舉昔多劫勤苦不惜身命,為奴進求妙法,
激勵諸人,云何而不勤求精進菩薩道趣?
聖中大智向佛大道最易教化,得成菩提。

釋迦牟尼佛慈悲,用道理要讓大家了解,並非易事,於是用事相,開始說起過去無量劫前修行的過程。在多劫的過去,累生累世堅持求大乘法的道心,生生世世勤苦──很殷勤,不怕辛苦;且又不惜身命,即便身為最尊貴的國王,為了進求佛法,他也甘願為人奴婢。

這種志願,普通人怎能做得到呢?所以,用這樣的形態來鼓勵我們,要提得起這種精神。釋迦佛求佛道的過程是如此,我們既然已經發心、發願了,現在要效法釋迦牟尼佛,這叫做學佛。佛告訴我們如何修行?我們就照樣聽、照樣修。

釋迦牟尼佛生生世世走過來的路,我們既已發心學佛,就不要怕辛苦,要發心在未來的生生世世。佛陀這麼坦白的讓我們知道,修行不是短暫的,也絕非服從就能得救。佛說給我們聽,了解之後,按照佛的教法去修行,時間不是一輩子而已,必得生生世世。

我們這麼平凡的人,貢高驕傲的心,自己都無法降伏了;卻是多麼高貴的人間仁王,為了求法,願意放下身段,為人奴僕,不惜身命,受人差遣,我們做得到嗎?很困難啊!不過,佛確實做到了。佛是不誑語者,不綺語者,他是真實語者,他所說的過去,我們應該要相信。

佛陀慈悲,說他的過去,再「激勵諸人」:「我不惜身命,敢於多劫勤苦進求妙法,大家怎麼不敢呢?為什麼不肯勤求精進呢?這條『菩薩道趣』,菩薩道路的趣向,就是這樣精進走過來,難道你們還不肯相信,不敢走?」信、願、行,你要相信,要立願身體力行來體會,我們才能走到這個地方來,這對我們是一種激勵。

「聖中大智,向佛大道最易教化」,其實我們是太愛惜自己了,不肯吃苦,自然困難重重。佛是聖中大智者,他向佛道心切。既是大智,他還要求徹底的覺悟,求得與天地宇宙共為一體,他要了解到這樣的程度,所以「聖中大智」,他志願向佛大道,佛就是向覺悟的大道。有這樣的心志,最容易教化;若欠缺大智,不肯向覺道走去,困難就很大。

就像我們,法真正要能聽得進去,且能身體力行,人與人之間又能善解、包容,事事抱著感恩心,要做到這樣就不容易了,何況向佛大道呢?這是很困難。唯有聖中大智,這種大智慧,願意向覺悟大道的人最容易教化,自能「得成菩提」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