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提婆達多品》精勤六度 不惜軀命

0觀看次
A- A+

 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

20161206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322集

誓願修菩薩行,欲求成就佛果,
是以勤加精進,無有少些懈怠;
求法不惜軀命,精勤六度行因,
恐彼不肯勤求佛道,自引本事。

釋迦牟尼佛生生世世勤精進行菩薩道,生生世世記憶都不漏失。此所以大覺者釋迦佛會成就,就是莫忘初心,最早最早的那念心。塵點劫前,十六王子的時代,發願持《法華經》求大乘法,無量劫以來,不論任何環境,就是一直「誓願修菩薩行」。

「欲求成就佛果」,這一念心願只為了成就佛果,其他無所求。「是以勤加精進,無有少些懈怠」,就是這樣用心,一生比一生加倍用心;不論環境順逆,是樂或者是惡,不論什麼樣的因緣,無不增加道心,目的只為了成就佛果。

生命終不離開自然法則,慧命是無際無限量。生命最終就是死亡,這是自然的。「求法不惜軀命」,這不困難,只要我們能夠堅持增長慧命,把握時間發揮生命使用權,不惜手腳去付出,這就是「不惜軀命」。

「精勤六度行因」,佛陀說出過去生很多故事,在《本生經》有很多記載,無非勸導我們要勤精進。因為佛陀已經為弟子授記了,擔心已受記的人,內心就開始鬆懈、懈怠;「恐彼不肯勤求佛道」,佛陀就「自引本事」,自己再引述過去本生所經過的故事,讓大家了解。

「就修道行者言之,順逆緣增上」,修行的人即使在順緣、逆緣,全都視作增上緣。不論是用財、食、名、色來誘惑,或者強大逆惡的緣,加諸在我們身上,我們的心都要很堅固。這就是「實為修學佛道者之逆善友」,無論逆、善緣,都是成就我們道業的善友。

「尤以違逆惡緣相聚,順受即善」,不論什麼樣的逆緣,我們順著它,都可以忍得下來,這叫做逆的增上緣,「意稱名善知識」,也稱作「善知識」。

就像「昔為國王,人中極尊」,現在的釋迦牟尼佛,過去生中屢屢作為國王,是人中極尊。「不惜身命為奴求法」,為了求法,願當仙人奴才。像這樣的人,是「聖中大智最易教育」,是最好教育的。

釋迦牟尼佛生生世世不論遇到什麼環境,他求法的道心有增無減,任何環境都能堪忍,「唯至於今得成菩提」。直到現在,釋迦佛現相修行得大覺悟,與天體合而為一,天底下事物無一不通,無一不達,通達無礙,表現出「易中之難」。

「易」,他是一位國王,沒有做不到的事;但是,要他轉個身成為求法的奴僕;即便如此困難,為了求法,他也做得到。在他的《本生經》就有記載,上智的聖人做得到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