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提婆達多品》順逆善惡 益固道心

0觀看次
A- A+

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

20161203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319集

順逆善惡,使人道心愈益堅固,
遇違逆增上緣,勝於順緣善友;
故修道者,當視違緣逆增為善知識精進益友,增加行因道果。

所謂修行,就是要照顧好我們的道心,既然選擇這條道路,我們的心是否很堅定呢?道心若很堅固,愈是逆惡的環境,道路愈是步步踏實,就愈益修行。方向是否只選擇在順善呢?遇到逆惡,會退失道心嗎?大家要很用心找出自己的心。

「遇違逆增上緣,勝於順緣善友」,假使遇到了,因緣就是如此,環境不能順我們的心意,所遇到的都是逆向、困難的事情。我們在做的事情、在修的行,不一定能博得人人的讚歎,也不一定都能順人人的意,就要顧好自己的心。

當初發心修行的目標既然無差無偏,逆境一來時,我們能否生起感恩心,歡喜接受呢?若能做到,自然道心堅固。這個感恩心,就是將逆境當作「勝於順緣善友」。修行的益友互相切磋,倘若他的觀念有偏頗,我們要運用智慧來勸導,若勸導不過來,就將他當作逆增上緣,更勝於順緣善友。

「故修道者當視違緣逆增為善知識」。「違」就是不順我們的意,但是他要求是對的,就要盡我們的心力去做到。若如此,我們就要將他當作是逆增上緣,都是助我們精進的益友。「增加行因道果」,能增加我們的行因和道果。

行因,就是六度萬行中菩薩的因,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,才能到逹禪定、智慧,這就是菩薩因行。精進的因就是行菩薩道,大環境不順意,我們也要堅持。

在大環境中違逆的緣,也將它當作是精進的增上緣。這樣走過來的路,大家互為善知識,互相讚歎、精進,互為益友,這能增加行因。菩薩行因增加了,我們才能步步向著這條道路的果走去。

接下來要講解的,是〈提婆達多品〉。這品的大意,就表示出那個逆緣。提婆達多雖然是佛的弟子,今生此世,處處害佛,到底是什麼因緣?接下來的經文,就要讓我們了解,釋迦佛修行的過程是多麼辛苦。

逆增上緣來時,我們還要感恩他,因為對我們的要求高,處處都不順他的意,我們就要堪得忍怨。不只是忍怨,在《法華經》〈提婆達多品〉,佛陀還要為他授記。在這樣的環境中,他付出無所求,還要感恩,「故有此提婆達多品」。

在這一品,又有「龍女聞經,現前成佛」。一個八歲小女孩,聽法的根機很敏利,轉個身就可以成佛了,這是顯出《法華經》的殊勝。提婆達多對佛的逆緣,龍女能轉身成佛,這個因緣就是接下來要說的經文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