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見寶塔品》募持經人 弘宣廣化

0觀看次
A- A+

 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

20161101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317集

八萬法藏,未若一乘之圓妙法;
六種神通,豈如多寶釋迦分身?
惡世之中,能耳聞真空妙有法;
實相之味,能問一乘因行覺果。

三藏十二部經,八萬四千恆河沙法,「未若」,就是不如,「一乘之圓妙法」;因為妙有是從有、空淬鍊出來的精粹。四十多年來,佛陀教化都是隨應根機說法,不論是「有」或「空」的法,就是不漏掉一個眾生,用各種的根機去對治,故有「八萬法藏」之多,這是佛陀智慧的精髓。佛陀已經將這些法歸納入圓妙法華之中了。

六種神通,豈如多寶釋迦加上分身佛?何謂神通?「天心名神,慧性名通」,人人本來具有的慧性,這是很平常的,故名神通。我們若能在此中用心,就不會有怪力亂神。天真本性是人人本具,只要你清淨,心境就像一面大圓鏡。

「天然慧性」,本來就有,「徹照無礙」,所有的景象都收納入大圓鏡智中,「名為神通」。但是眾生就是被無明給覆蓋住了,而如來心無雜念,清淨如淨鏡,知道眾生的根機所適合的法,所以,佛陀應機度化眾生,「稱適機宜,應化自在」。要度哪一個眾生,就用什麼法去對治。

佛陀的心鏡是一面清淨無染的大圓鏡智,心鏡是如此清明。而我們凡夫的心鏡則是一片模糊,被煩惱無明、塵沙惑,重重遮蓋住,根本照不出外面的境界。

所謂分身佛,經入心,與法會合,法就是分身;我們凡夫雖然聽很多法,還未到達大圓鏡智,不過法已經入心來了,也稱為分身佛。為了寶塔現前,多寶佛的心願,釋迦牟尼佛要集分布在十方的分身佛,亦即將法全部歸納起來。

這一乘妙圓的法,就是佛覺悟的心境,八萬四千法藏,無法與這圓教比擬:就如我們凡夫聽盡八萬四千法藏,但是不了解圓融的妙法,就不如多寶佛,不如釋迦佛,不如已經聽到《妙法華經》,透徹了解空而妙有的道理,這叫做分身。

「惡世之中,能耳聞真空妙有法」。在惡世中,我們能聽到真空妙有的道理,這妙有圓教的法。就如在這個惡世中,我們若能耳聞圓教,真空妙有的法,就是「實相之味」,是「能問一乘因行覺果」。實相的法,我們聽進去之後,若沒有很清楚,還能啟問。

釋迦牟尼佛在老邁之際,就不斷地叮嚀:實相之味若還沒有很透徹,要趕緊問。這「一乘因行覺果」,一乘因行,就是六度萬行。這是菩提大直道,也是唯一的成佛之道,我們若不清楚、不了解,就要趕緊問。因行若能透徹;因行就是菩薩道,它的方向是到佛的果位去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