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見寶塔品》能持此經 則持佛身

0觀看次
A- A+

 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

20161030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316集

精心不退,勤行道法,則是精進;
內外自正,理攝三聚,則是持戒。
脫體無染塵淨,成就滋長慧身,
疾得佛道自性,明德至上善道。

《法華經》是佛陀在娑婆世界的教法,我們眾生要用心接納佛陀的精神理念,將法傳承在娑婆世界。

「精心不退,勤行道法」。精是不雜,進是不退,行在這條修行的道路,要很勤。精心不退,勤行道法,道法要從始至終,永遠都不退轉,我們若能勤行道法,就叫做精進。

如是精進,從聲聞而緣覺,從緣覺的道理轉為自利利他,兼利他人,發大心六度萬行。六度行,要以四弘誓願為基礎,發弘誓願力,誓就是立誓,我立誓:絕對要精而不雜,進而不退,勤精進在這條道路;不只今生此世,是生生世世永不懈退,這就是精進。

法刻入心版來,行動在我們的身行裡;常常說,一念心能遍三千世界,一念心能遍於恆河沙的諸法,法入人人的心,這就是一念虔誠的心。人人虔誠的一念心,無不透過人類世界,三度、四度空間,貫穿到其他的世界。

「菩薩所緣,緣苦眾生」,「眾生無邊誓願度」,國際間哪一個地方有災難,菩薩遠近合一,能去做救苦、救難的工作,或者與他們分享法的奧妙。這都在內外,「理攝三聚」。自正這個道理,道理要很正,不要讓它偏差了,心的正道法不偏差;我們心心念念,都要心正、道正,理就正,我們要攝心在這裡,有「三聚戒」。

三聚戒就是平時要修的行,第一就是「攝律儀戒」。攝律儀戒,佛陀所說的戒法,一般信徒要持五戒,進而持八戒,出家後要沙彌、沙彌尼戒。八戒就是八關齋戒,有的人要受十善戒,或者出家之後要受具足戒,都叫做攝律儀戒。我們要受持一切戒律。

第二,就是「攝善法戒」,以修一切善法為戒。我們既然學佛,就要修一切善,斷一切惡。

第三,即是「攝眾生戒」。對所有眾生,我們都要關懷;有情不只人類,也包括一切動物,有情或無情,我們都要疼惜生命。「饒益一切眾生」,就是我們的戒。這叫做三聚戒。

「內外自正,理攝三聚」,內外的正理,內心也好,外行也好,我們必定要奉行三聚戒。

「脫體無染塵淨」,我們都很清淨了,故能「成就滋長慧身」。戒、定、慧、解脫、解脫知見,這法體都沒有染著煩惱無明塵埃,自然本性清淨,就能「成就滋長慧身」,我們的慧命就成長了。

「疾得佛道自性,明德至上善道」,明明德,透徹了解我們自己的真如本性,在人間該行的道理,一直到無上正等正覺的善道。這就要很精勤的心志,無雜念,隨時都要很用心去體會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