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見寶塔品》理實稱性 信願合一

0觀看次
A- A+

 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

20161029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315集

理實稱性即言可行,信願合一。
離言真如法體,能書即言之經;
則證離言之道,人難信故為難。
濁惡世為法堅持,弘誓願立則不難。

「理實稱性」,就是「即言可行,信願合一」。換句話說,理實稱性,「稱性益」;能夠「隨理解了」,隨理能了解,就是真實法。「依性起修」,依這個道理修行,叫做理實稱性。理就是我們人人本具的真如本性,所以依性起修。

若有稱性的真理存在,我們用心修行,自然稱性益智,增長我們的智慧。智慧能分別一切,智是分別智,慧是平等慧,智能分別一切,體會天地萬物真理,與我們的性契合,這就是理實稱性。這個道理是一條可行之道。

這是可行的道路,但是需要信、願、行合起來,「信願合一」。是我們過去不知、不信,因此不懂得發願。現在已經知道稱性了,佛陀的教理入我們的心來,已經與我們的真如本性契合起來,知道這條路能走。能走的路,也應該走的路,我們若沒有願心要走,沒有信心堅持,這條路永遠都到達不了。

「離言真如法體」,離言之道,這個法就是真如,真如就是我們原來的本性;現在就要借重經典,經典出於佛口,從他的覺性慧海所覺悟到的,從口中講出來的法。弟子聽入耳,銘刻在心版;佛滅度之後,法就要靠大家口口相傳。

漸漸地,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,紙類昌盛起來了,就抄在紙上,刻在木上、石上,能依照寫下來的經典去研究、讀誦。「能書即言之經」,可以寫下來的,就叫做經;佛講出來的法,經過書寫而保存下來,叫做經。

經就是可行的路,只要我們有信心、有願力,了解之後,經過聲音再講說出來,讓更多人聽進去。「人難信故為難」。要將這個大道理要說給大家知道,但是人難信,真正願意信解佛法的又有多少人呢?

以全球人口比例來說,少之又少啊!要他們能深信,很難;深信,還能依願力行,更是難得。這就是難信,難發願,更難實行。明明是一條可行之道,就是缺了信願合一,卻是缺了信、願、行,這就是難啊!

何況在濁惡世當中,為法堅持,「弘誓願立則不難」。現在很多人間菩薩為人群去付出,千萬里路,不惜辛苦,去為國際救災付出,不惜路途遙遠,願意去身體力行。在這濁惡世的時代,只要我們願意為法堅持,堅持發弘誓願,就沒有什麼困難了。

這是難行道;但對菩薩來說則是易行道,很簡單就可以做得到,這是一念心啊!六度因行,我們要發大願,還要起行,身體力行,信、願、行要平行,才是真正的持經者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