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20161028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314集
證明離言之道,身因行為典範;
濁惡世中憎嫉高漲,持法為難;
自性成就慧命,止於善法化身;
無礙義大樂說,證法身實理體。
我們聽法,一定要銘刻在心版上,而且適應人間事,能夠身體力行,在人間作典範;身體力行,就是菩薩因行。菩薩因行,不是名稱的菩薩而已,而是要身體力行,很踏實地入人群去付出,六度萬行。
身因行為典範,能夠證明離言之道。持經者,重要的是腳踏實地去做,將法做成形來,叫做布施。布施要有「三輪體空」,真正付出之後,心無掛礙,不求回報,還要向對方說感恩,就是身因行。
布施是這樣,持戒、忍辱也是如此。處在紛紛擾擾的人間惡世中,善惡混雜。有人善惡分不清,或者自己做不到,就會起憎嫉的心態,想盡辦法破壞。這就是濁惡世時代,憎嫉高張,因此,持法就很困難;因為道心若沒有很堅定,就生出退屈的心。
「自性成就慧命」。唯有自我好好守護自性就是通一切法,了達一切道理,以成就我們的慧命。慧命,法,要好好地認真接受。接受法入心來,銘刻在我們的心版上,這種離言之道,就是我們的慧命。
方向對的,我們要向對的方向精進,再也不要有雜念。精而不雜,進而不退,最終是「止於善法」。這是《大學》所述:「大學之道,在明明德,在止於至善。」
「止於至善」,過去不對的,就不要再做了。現在方向對的事,我們要趕緊向善的路走去就對了。「止於善法」,善的法就是我們的化身。法,就是化身,道理在我們人的心,還要身體力行。
按照佛陀的教法入我們的心,法入心來,我們實行菩薩因行。佛陀的教育,六度萬行,這就是法化身,藉這個假體行真實法。
「無礙義大樂說」。無礙義,就是「四無礙智」,有義無礙、詞無礙、辯才無礙、樂說無礙,都不離開真實的道理;無礙道理中的意義,叫做「無礙義」。義就是理,無礙的道理,要無礙辯才,還要大樂說,法才能流傳在未來。
「證法身實理體」。法身,就是真實的道理。法,善法化身,我們接受法,身體力行走過的心靈風光,我們都體會得到,就是以事會理。我們法入心來,身體力行,這就是事;事,再會我們的道理,回歸真如本性,叫做「證法身實理體」。
佛陀所說法流傳到現在,從文字上講解,從耳根入來體會,講解出來的法,我們去身體力行。聽法,行在法中,體會法的真理,叫做「證法身實理體」,法身就是真實的道理,它的體相,藉事練心、會理。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