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20161023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309集
末世持經實為難事,具大願力方堪承當。
舉難持以堅誓願力之所在,即佛之所在,
故毗盧願周沙界,釋迦本立誓願在,多寶願在。
「末世持經實為難事」。在這末世要持經很困難,持經之意,就是要讀誦經典,體會經典的意義,然後深心受持;或者用心抄寫經文,字字銘刻、句句入心,一直記憶著經典的內容,即是持經。內容了解了,還要身體力行,入人群中,將我們所知道的,也讓大家能夠體會了解,願意接受入心,願意共做、共修,法落實在生活中。這就是持經。
現在人很忙碌,讀誦經典很艱難;何況時代變遷,就算願意靜下來聽解釋,也無法與我們的生活產生連結。說的人都有困難了,何況聽法的人?可見,末世持經必定要具大願力,方堪承擔。一定要有這樣的心願,而且要很堅定、很懇切,又很有耐心。因為時間要很久,經過很多體會,才能與經典的事相、道理會合。
「舉難持以堅誓願力之所在」。明明知道經典難持,要如何發心立願持經呢?非常深的道理,如何讓一般人能夠體會受用?開始就舉出難持,先讓大家知道,受持這部經典,有很多很多困難,你願意去克服嗎?
在〈化城喻品〉就有說,前途險難,坎坷難走,在在處處都要讓我們知道,持經的過程、環境都是很困難。「舉難持以堅誓願力之所在」,就是要讓我們知道,這個過程是很困難,你要有心理準備,還要具大願力,承擔這麼重的責任。這願力需堅誓。
但是,你的心若能發這個願力,即佛之所在。〈法師品〉說,若有人發心講說此經的地方,就是佛的全身在。我們若發出這個誓願力,願意受持、納受,依教奉行經典的全部,落實在生活中,撒播在人間;若能如此,就是隨處,佛的全身都在。佛的全身就是法,佛的真理就在這部經;這部經就在你發心的地方,你隨處發心,這個道理隨處存在,就是佛的全身存在。
「故毗盧願周沙界」。「毗盧」,就是「毗盧遮那」。亦即「毗盧遮那佛,願力周沙界」,釋迦牟尼佛立誓願在,多寶佛願在,意即這個願無處不在。
「毗盧遮那」,華言就是「遍一切處」。到處都浮現出多寶佛塔,任何人只要肯發心立願,他的內心接受完全的大法,對道理透徹了解,普遍在全球,就是遍一切處。
「煩惱體淨」,心中若有道理,就沒有煩惱;道理若很透徹,什麼樣的煩惱都不會來擾亂我們的心,自然佛性真如就現前。人人將這個法好好入心受持,身體力行,度化眾生,六度萬行,因行具足,叫做「眾德悉備,遍一切處」,毗盧遮那的意思,就是很普遍。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