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方便品第二》329 方便施設九分教

0觀看次
A- A+

主講:證嚴上人
時間:二○一二年十月五日晨語開示 

(圖卡:釋德宛)

善惡隨緣轉
近善友知識
得銘記服膺
拳拳菩提心

無論心境是歡喜或鬱悶,每一天待人、做事,我們都要先調整自己這念心。看到人就起歡喜心,聽到事就發大心,沒有厭煩之心,就能時時歡喜,輕安自在。以歡喜心見人,人人都是善;以輕安心看事,事事都是好事。

◎順緣、逆緣,皆要心懷感恩

「善惡隨緣轉」,我們這念心是善,看一切都是善,善就是歡喜,善的緣就在我們眼前。有一顆向善的心,所做的也都是好的事;如果是鬱悶,見到任何人,就不會起歡喜心,所做的一切事也就乖違,不順利。

其實,我們面對不歡喜的事,不是從現在開始,而是從過去就已經開始了。過去善惡的因緣,引來我們今生所遇到的人、事、物。我們若能瞭解「善惡隨緣轉」的道理,自能心平氣和;遇到任何境界,都能時時歡喜、時時感恩,輕安自在。

這輩子要如何歡喜、輕安?我們要知道,人人都是善友、善知識。無論對方用何種態度、何種意念相對待,我們都要心懷感恩。佛教有句話說:「逆境是成就我們的增上緣,這逆增上緣也是我們的善知識。」無論我們對或不對,都要知道對方是來教育我們如何調伏自己的心,訓練我們如何調伏瞋怒的脾氣。

切莫有這樣的念頭:「我見到他就生氣,他講話一點都沒道理,我不喜歡這個人。」有這種想法就會結惡緣。即便對方很愚昧,說的話不合道理,也要心懷感恩;對方讓我們瞭解無理的事不能做,而心生警惕。我們要將他當作善知識,何況真心在教育、引導我們的人,都是真善友、真善知識。

在日常生活中無論遇到任何人,第一個念頭就是警惕自己,不要與人結惡緣。因為「善惡隨緣轉」,無論是順緣、逆緣,我們都要心懷感恩,因為這些人都是我們的善友、善知識。若抱持這種心,日常生活就沒有過不去的事。有這種善友、善知識來教育我們,時時都要「得銘記服膺,拳拳菩提心」。

無論是學佛、聽法,只要對我們有所幫助、是在教育我們的,都要「銘記服膺」,時時銘刻在心,拳拳服膺。古云:「得一善,則拳拳服膺」,得一善法,要常常守護於我們的心。

◎不貪高價,賣花人獻花供佛

佛經中有一則故事。有一天,一位以種花維生的賣花人,將採收到的花卉拿到市集販售。這時,來了一位外道教,問他這盆花的價錢。緊接著,須達多長者也來了,他說:「這樣的價錢,讓我來買。」外道教搶著說:「我還可以再加價,讓我來買。」須達多長者說:「不要啦,讓給我,我可以再加一倍的價錢。」外道教的人不服氣忙說:「是我先看到的,而且我出的價可以高過你的價錢。」長者哀求地說:「拜託,我現在正需要之時,請將它讓給我吧!」彼此爭執不下。

這位賣花人好奇問道:「請問,為什麼大家爭著要買這盆花呢?」外道教的人搶著說:「我今天需要用這盆花奉祀天神,以求福佑。」他又問須達多長者:「長者,您買這盆花有何用途?」長者回答:「我正要去見世尊,想買這盆花,表達我對佛的恭敬。」賣花人不解的問:「佛既不是天,也不是神,不過是一個人,為什麼您要用這麼恭敬的心呢?」

須達多長者回道:「他雖是人間的普通人,卻已經是覺悟之人,他透徹一切萬物真理,能指導人人往一個正確的大道走,使迷茫眾生能夠覺悟。」這位賣花人想:須達多長者是一位有人格者,平時也很穩重,絕對不會為了一盆花,而與外道人在此爭執不下。

賣花人用祈盼的眼神問道:「我只是一個種花、賣花者,不知可有機會見到這位大覺者嗎?」須達多長者歡喜地說:「可以啊,我能引薦你去見佛。」賣花人趕緊捧起花來說:「對不起!這盆花我不賣了,我要用自己種的花虔誠獻給人間的大覺者──佛。」就跟著須達多長者來到祇園精舍。

賣花人遠遠見到佛,心生歡喜踴躍,抱著這分清淨、歡喜、恭敬之心,慢慢接近佛的面前,跟著長者跪下來禮佛。在那瞬間,他作一想:佛陀莊嚴無比。當他閉起眼睛的剎那,好像看到一個境界:花瓣如花雨飄散,落在佛的周圍,結成幰蓋一樣,遮於佛的頭頂。

只闔一下眼的剎那,就現出如此清淨光明的境界,賣花人滿心歡喜,抬頭見到佛,佛陀正對他微笑。賣花人將花恭敬供佛,佛陀歡喜接受,問道:「賣花人,你供佛有何願望嗎?」他轉一個念,向佛請求說:「假如我心中有願的話,只求將來能與佛一樣修行。之後,面對芸芸眾生,能讓他們有機會皈依正法;若有苦難、沒有人救助的,或有病、沒有醫藥的人,我能夠幫助他們。若有滿心煩惱,不得解脫的人,我能夠給他們依靠,引導他們得到解脫。倘若來生有這樣的機會,我就很滿足了。」

佛陀很歡喜,成就一位真正的修行者。這位賣花人,回過頭來向須達多長者合掌說:「感恩長者引導,希望將來也能與長者一樣,引導無量無數人信佛。」在場的人都很訝異不解,為什麼這個人有如此大的福報?佛陀慈示說:「在無量劫以後,他也能夠精進修行,如他所願成為比丘,將來能夠蒙佛授記。」

這是一場很莊嚴歡喜的法會,只是一位賣花人來獻花,就能引起全場聆法的人得到歡喜心。而這位賣花人,很感恩引導他來的須達多長者,讓他能夠見到佛,用清淨的心付出。

這位賣花人,不貪別人競出高價,他能懂得選擇善友,珍惜善友的引導,將這盆花捧去供佛,這就是及時把握,親近善友知識。

總而言之,學佛要「把握當下,恆持剎那」,能否成就利益人群的永恆志業,也在那一念間。我們要有歡喜、感恩之心,把握每一個時間,培養我們明朗的選擇。

「以諸緣譬喻」,有很多因緣可以譬喻,就如佛陀時代,賣花人的因緣,讓我們瞭解為善要及時,每個人都是我們的善知識,能夠引導我們走向正確的方向。這個故事也能用作譬喻,教導我們及時把握因緣。佛以言辭方便力,種種的因緣會合,佛陀所說之法都有力量,能夠成就一切眾生。

無論是小乘法、中乘的道理,無不都是為了引導眾生至大乘境界。這都是用言辭方便,「令一切歡喜」,無論何種根機之人,得到的都是歡喜並信受奉行。

經云:「或說修多羅、伽陀及本事、本生未曾有,」

或說修多羅:華譯契經,契是上契諸佛妙理,下契眾生根機。又,經如線的意思,貫穿法義,使不散失。
伽陀:梵語伽陀,華言諷頌,或名直頌,謂直以偈說法,不頌長行也。
本事:謂佛說弟子、菩薩、聲聞等,說菩薩今生前世,精修度生,生世宏願,本所行道法。
本生:如來說昔為菩薩時,為教化眾生,所行行業之經文也。
未曾有:謂希有事,或未曾有。未曾,即希有之法,如神通莫測,不可思議,亦稱未曾有。

佛並不是天生就是佛,而是經過生生世世不斷修行、精進、發菩提心,遍及六道救度苦難眾生,行菩薩道。

菩薩能以六度——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智慧,在六道中,也就是天、人、地獄、餓鬼、畜生、阿修羅,「饒益有情」。用六度法,遍布在六道中,來來回回「饒益有情」,去救度一切苦難的眾生。因此,與無數眾生結下很多好緣。

我們若能與人結好緣,人人看到我們就起歡喜心。要度眾生,要先令人歡喜。無論是見面或聽聞,都能夠利益人,令人人歡喜,稱作「令一切歡喜」,這都要在無央數劫中普遍與人結好緣。成就度眾生的事業,非短時間一蹴可幾,一定要用很長的時間。人人要結一個歡喜心、造好因緣。

◎拳拳服膺修多羅、伽陀

「或說修多羅」,佛用種種方便的力量、言辭說法,令大家歡喜。佛所說的法,不離「修多羅」,修多羅就是經典。梵文譯音不譯義,用華言翻譯,叫做契經。「契」,就是契合道理。「上契諸佛妙理」,諸佛,不只是釋迦佛,所有過去、現在、未來佛所覺悟的道理。

「契」,本身就是道理。「上契諸佛妙理」,諸佛的心懷、智慧、諸佛如來的本性,全都含藏著微妙的道理,能夠真正契合經典。「經者,道也;道者,路也」,這一條成佛的道路,能讓眾生回歸如來的本性,我們依靠經的道理,身體力行,這是一條不會有錯誤的道路。

「下契眾生根機」,這是一條從聖人通徹到凡夫的道路,從佛的心一直通徹到眾生的心。佛心、眾生心,只是我們一念迷,把這條路拉長了。佛陀能用方便的教法,引導我們進入真實的道理。「經」也叫做「道」,契經能「上契諸佛妙理,下契眾生根機」。

「經」,又譬喻為線的意思。要如何與經、法、道串連起來,使我們凡夫不只聽到,還能再三地思惟,聞、思、修,將法貫穿起來,讓我們身體力行,到達真如清淨的本性,叫做「修多羅」。

「伽陀」是梵語,華言譯作諷頌;或是以偈說法,或是直頌,無不包含著很深的道理。總而言之,我們必定要銘記經文,拳拳服膺,將法好好地置於我們的心,不讓它散失掉,就如把每一天所受的法,用線貫穿起來,好好地服膺奉行。

(整理/編輯團隊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