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20161021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307集
若能護持演說此經,虔敬弘通,即是供養三佛。
諸佛以濟物為懷,若說此經紹聖道,不負顧命契佛心。
「若能護持演說此經,虔敬弘通」。這段時間,佛陀一再地付囑、叮嚀、交代;人人重視這部經,一定要在人間好好地流傳。若能護持演說,法不是藏在藏經閣裡,是要拿出來看、拿出來讀,了解道理後,我們自己要好好地受持,然後將所受持的心得,與大家分享、演說。
因為這部經,我們要用很虔誠的心弘通、弘揚,讓它能流通下去;若能如此,「即是供養三佛」。三佛,多寶佛是古佛;今佛,釋迦牟尼佛,再者有十方諸佛,也就是真理,也就是法身。三佛,就是過去、現在及十方的真理。
「諸佛以濟物為懷」。覺悟的諸佛、菩薩,無不都是教育我們要濟物,救濟眾生,疼惜物命。有形、無形的真理無不都是為我們說法,無不都在利益我們,滋潤我們的智慧;所以,我們要尊重天下一切萬物。
這部經就是圓融的教育,若說此經紹隆聖道,自然所有的法就能興盛起來。「不負顧命契佛心」。佛陀顧命,就是向我們叮嚀、交代,我們不能辜負佛陀來人間一趟。佛陀留在世間的時日無多,在最後,句句都在向我們叮嚀、交代,我們不要辜負佛陀這分用心。
用心體會,就要「修菩薩行」;修菩薩行,「即當弘持正法」,應該要弘通、受持佛的正法。還要不斷「宣說妙義」,不斷宣傳,講解這個法奧妙的道理;還要用心「展轉流布」,「不斷佛種」,佛法要不斷地去布種,不要斷了。
「愛樂正法」,我們要喜歡這個正法;「常樂演說」,還要培養這念常常歡喜的心,有機會就要趕快說。若在平時,還要殷勤「讀誦書寫」,要讀、要誦、要寫,抄經,讓文字能夠永續留存下去。每抄經一次,自然就加強一次記憶,同時了解它的意涵,以「廣宣敷揚」,要好好地布達、演講,弘通這個教法。
「令其流布之類,是名護法」,這叫做護法。我們要很用心,不論是讀、誦、或者抄寫,我們自己受到利益,就要不斷地宣布給大家,也有這樣的機會來讀誦、書寫,同樣也能布達給大家了解;了解之後,自然就能身體力行,按照經典所宣說,利濟物命。
眾生有苦難,我們要發大心、立大願,去利益眾生。我們若能契佛心,就是與佛心會合起來,自然不會辜負佛陀所傳給我們的教法,在身體力行中,也能接引人人來實行。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