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見寶塔品》三佛咸集 應知其意

0觀看次
A- A+

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

20161019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305集

當知古今他方三佛為法遠來,
欲開寶塔當知古今他方佛意;
若能護持演說此妙法圓教經,
是即至誠心意供養得見三佛。

「古今他方三佛」,三佛,不只三尊佛,是過去佛、現在佛、未來佛。在釋迦牟尼佛講說《法華經》的道場,還有無始劫前成佛的多寶佛。多寶佛塔浮現在法華會前。

兩千多年前的靈鷲山,講《法華經》的地方,真的有寶塔從地湧出嗎?從實際照片看來,佛陀講說《法華經》的場地真有些侷促;但是,根據《法華經》所描述,實在廣無邊際;從現實環境來看,地方並沒有很大。

不過,佛陀所描述,與後來結集經典的用意,是要描述佛陀的心境;天地宇宙萬物會合,是無限量、無邊際的大環境,尤其有天龍八部護法,絕非用口頭數字就能將其描述出來。

佛所結緣的眾生,已成就、當成就、未成就的也有無量數,這種心靈境界無法去描述它。但是,真理是無窮盡,我們一定要相信。就像「三佛」,過去已成的佛無量無數,現在在十方成佛,一方就無量數了。過去佛、現在佛、十方會集來的佛,稱為三佛;「為法遠來」,這三佛,全都會集在法華會上。

大家為了開寶塔的門。「當知古今他方佛意」,塔門已經開了,佛用偈文再重誦,告訴我們這段經文很重要。靈鷲山現出如此高廣的寶塔;其實人人本具佛性,這座塔就在我們人人內心裡。

這也是描述我們心包太虛的心境。只是我們凡夫對道理不很透徹,還是無明、塵沙惑在我們內心。在佛的眼中,寂靜清澄,無不都是清淨的境界,這叫做寂滅,也叫做涅槃。其實,解脫就是涅槃,也叫做靜寂清澄。

佛的心境是如此平靜,海闊天空,所有道理都非常明朗,明明歷歷通達一切。佛的心境,要說給我們凡夫知道,我們若清楚了解這些法,就能超越世間法,即是「古今他方佛意」。

「若能護持演說此妙法圓教經」。現在知道了,不過我們自性佛還是迷,還未能透徹了解,因此,我們要發心立願,護持演說,聽法者、說法者、傳法者。要傳這個能讓我們成佛的妙法,也就是圓教《法華經》。

「是即至誠心意供養得見三佛」,人人都要身心奉獻,我們能護持、演說,身體力行,有至誠的心意,自然就能見到三佛,也就是我們的自性佛。說念佛,是念入我們自己的心;借重釋迦牟尼佛向我們講的法,將佛陀的覺悟移入我們的心來,身體力行,發揮效用,到處布善種子去傳法。每一粒種子都成為菩提樹,一生無量,無量從一生。

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