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20161018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304集
末世弘經非世願不能故,
說誓當發大願令法久住;
古佛誓願欲聞此經遠來,
我以大願說此經集分身。
每一尊佛都有每一尊佛的誓願。我們既已學佛,就應該發願入世度眾生,為人群付出,這個願是成佛的誓願,也正是這部被稱為成佛之道的圓教《法華經》的根本精神。聽這部經,就要弘揚道法;道就是路,路就是我們要身體力行。
現在末法時代,要弘揚經典,行這條路是很困難,「非世願不能故」,生生世世必定要有這個願力,若沒有願力,岔掉了想再接過來就難了。可見,每一尊佛都是生生世世,願願相續,絕對没有隔礙。因此,我們發願絕不能間斷,必定要發長長久久、生生世世的大願。
說誓,有願就要說出來,也就是發願,「說誓當發大願」,生生世世都要發誓願,前生發今生願,今生再發來生願,生世都要發願,日日發願不間斷,就能「令法久住」。因為我們的願與行是平齊的,若有發願記住法,自然日常生活中都不離開法,自然就「令法久住」了,這個法就能永遠流傳在人間。
「古佛誓願欲聞此經遠來」。古佛,就是多寶佛,無央數劫前就已成佛;就是這樣的誓願,他入寶塔中,無論哪一個世間,有講說《法華經》之處,寶塔就浮現在那個地方,這是古佛的誓願。「欲聽此經遠來」,為了要聽這部經,從很長久時間以前就一直來了,因為這個地方有人講說《法華經》,時間一到,他就浮現出來了。
「我以大願說此經集分身」。文字上的「我」,就是在人間講說《法華經》的釋迦牟尼佛,他說:「我以大願,所以講這部經。」因為這部經已經說到三周說法了,佛智甚深微妙,眾生還不了解,就說到讓他完全了解人人本具佛性;脫離火宅,就是離開化城的執著,已經得佛授記。
〈見寶塔品〉這一品,讓我們了解人人已經體會到法,真如本性應該浮現的時刻,也就是法要集,全都分布在很開闊的空間,付出在人群中,發揮救度眾生的良能,現在這樣集會來,要見證這個法。在這個時代,趕緊集這麼多人來見證,法是救世良方,這就是今佛所發揮的。
《法華經》告訴我們,既已體會佛法,不只自利,也應該要去利益他人,這才是我們修行的本願。還要趕緊立弘誓願,入人群中度化眾生,期待人人都能了解法,這才是我們修行的本分事。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