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見寶塔品》普告大眾 為法求人

0觀看次
A- A+

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

20161010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297集

普告大眾為法永續求人,
誰能於此難以堪忍世界,
是世尊發心得果之本土,
是大眾聞法得記之本國。

塔門開了,塔內的多寶佛讚歎,請佛快說是經。釋迦牟尼佛入塔,多寶佛讓半座,釋迦佛毫不猶豫,趕緊坐下來,結跏趺坐,開始普告大眾。

多寶佛在過去就已成佛了,為什麼表達出求法心切,請釋迦佛快說是經呢?可見法要趕緊傳,尤其釋迦佛也不猶豫,立刻普告大眾。這兩尊佛會合,就是為法。法,要趕緊永遠傳續下去,但是接法的人要能發大心,願意身體力行,能夠體解大道,發無上心,這是為法求人。

講法,就是希望聽法的人能將法入心,去身體力行、度眾生,這是佛的本懷。今佛如此,古佛亦然,過去佛、現在佛是共同用意,為法永續在求人才。

「誰能於此難以堪忍世界」,聲聞、緣覺很怕佛陀要他們發大心、行菩薩道;他們懼怕這個娑婆世界,苦不堪啊!他們來到今世,知道有很多很多的苦,由不得自己。唯有避開眾生,獨善其身修自己的行,所以不願意接受。

在〈譬喻品〉中,佛陀用火宅喻,用種種方法來勉勵。不要懼怕入人群,自利,還要利他,在人群中才能淬煉出入污塵,而不受污塵所染著。這必定要練出一番真功夫,不能逃避。

在〈信解品〉,不斷發心,不斷鼓勵;〈藥草喻品〉,應根機,沾雨露,不斷用法教化;到了〈化城喻品〉,終於漸漸體會,了解了。大家已能了解,發大心,願意行「六度」──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智慧;這六個方法,卻要應眾生無量數的根機,希望眾生都要造福。

布施、持戒,布施出去,內心還要守規矩,要控制自己內心;不是為名,不是為利,既不爭權,也不為名,就是付出。不只無所求,還要忍一切,要感恩,降伏自己的心,同時也是忍辱,也是自己歷練功夫。

「誰能於此難以堪忍世界」,誰能堪忍這樣的法,願意入人群中去呢?難忍能忍叫做「堪忍」,我們學佛,就要在這種堪得忍耐的世界,來鍛鍊我們的功夫。只要啟發我們的愛心,儘管人間眾生剛強難調伏,總也要在人群中磨練出我們的真功夫。

「是世尊發心得果之本土」。有苦難的眾生,才需要發心的菩薩;發心菩薩的道場,就在苦難眾生處。所以,釋迦牟尼佛發願,在堪忍的娑婆世界成佛,正是他鍛鍊心志的道場,也是大眾聞法得記的本國。

釋迦牟尼佛成佛的世界,眾生才有法可聽,若沒有釋迦佛來人間修行、成道、說法,我們哪有法可聽呢?有法可聽,我們才有法入心,才能繼承佛法,再度眾生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