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20161009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296集
堪忍界釋尊憐愍願力垂化,
而是大眾聞法承教大乘法,
隨機利物恆說正法潤慧命,
大因行菩薩道利群己眾生。
釋迦牟尼佛一念憐憫心,在堪忍的娑婆世界度眾生。佛陀對弟子有信心,既已發大心,體會大乘法,應該是堅定的信心,不退轉、無漏心;於是,釋迦佛就為弟子授記了。
但是還有很多未聞法,或者聞而半解,或者解而忘失,眾生浮浮沉沉,總是度不完啊!佛陀還要不斷再來,這就是願力垂化。佛不得不再來,期待化堪忍娑婆為淨土。分身佛來,說法淨化眾生的心地,希望將污染的心地轉為清淨,從煩惱無明引導入覺道來,不斷變穢土為淨土。
菩提覺道是諸眾生要學習的;學習要從聲聞,法出於佛口,眾生要用心接受,佛的聲音聞在修行者的耳根,要入心去體會。進修到緣覺,緣覺體會道理了,四諦、十二因緣完全透徹了解。佛陀要再晉升,接引人人要發大心,行菩薩道。
佛再開示人人要入人群去,結善緣,造福人群。人群種種無明煩惱,有的是剛強,脾氣很強烈,有的是柔弱,有法不敢用、不敢說;在人群事物中,儘管知法,心裡還是有掛礙,還是無明、惑在心中。無法應用於人群,這就是智慧還未具足,還要再歷練。
佛陀要我們好好歷練,接受道理,好好用心落實在生活人群事物中,這是佛陀對我們的教育。因為這是一個堪忍的世界,一直在苦集當中,一不小心又再墮落輪迴,苦不堪。
佛陀很無奈,但是憐憫眾生,還是堅持願力不斷地來回人間,「而是大眾聞法承教大乘法」,目標就是要讓眾生聞法。有緣已聞佛法,而且發大心,接受佛陀的教育;願意出火宅,也離開化城,發心立願,得佛授記,這都是承教大乘法。
「隨機利物恆說正法潤慧命」。佛陀隨我們的根機,不斷地教導我們,雖然已發大心,但是我們還未在菩薩道上六度萬行;菩薩的因行,新發意菩薩,現在才開始發心起步,開始力行「六度」。
現在聽法之後,了解佛陀的教法,我們學佛,同樣發願要度眾生,同樣得去適應眾生的根機。佛陀既是隨機逗教,我們也一樣要隨機利物去適應眾生,同樣要入人群,恆說正法,滋潤眾生的慧命。
「大因行菩薩道利群己眾生」。我們已經發大心,走上菩薩道,我們要利己,還要利益眾生,佛說覺道的義就完成了,亦即「乘如實道而來成正覺」;要入娑婆世界修行度眾生,「此真身如來」,這就是真身如來,釋迦佛就是這樣歷練過來的。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