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20160917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278集
諸佛為以方便力,化處有緣之眾生,
分身於十方說法,而現是成佛之相。
法華經見寶塔品,為集釋迦如來之分身,說三變土田。
釋迦牟尼佛或者過去諸佛,佛佛道同,無量劫以來,累生世都是為了眾生一念無明,生死輪迴六道。因為眾生苦難無邊際,各人都有各人不同的苦,有的是心靈的苦,有的是現實環境的苦,不論是身或心,這個苦真是無法計數。所以,「諸佛為以方便力」,要來「化處有緣之眾生」。
「分身於十方說法,而現是成佛之相」。其實,分身是譬喻法,真實的法是無形相。人人同一念慈悲、同一分念力,共同為天下眾生付出,是共為一心,共為一理;人人本具真如佛性,佛性就是真理。只要同一念心,在不同地方,去為苦難眾生去付出,這叫做分身。因為人相、眾生相。
國際慈濟人醫會,大醫王,還有藥師、醫技、護理等等同一個心念,分布在不同的國家去付出,就像分身十方。每年的國際人醫年會,不論是從國外歸來,或者國內來接待的,都能看到團隊共同一心;地主隊要預先整理周圍環境,迎接從四面八方歸來的菩薩。
現在講述〈見寶塔品〉這一段經文,剛好這個境界現前,這個形象不就是分身十方佛,同一種的法,同一種心志,共聚回來的時刻。這就是《法華經‧見寶塔品》的意義,佛陀的教法遍布天下,四面八方都是用同一種的法。
「為集釋迦如來之分身」。因為釋迦佛的真理,這麼開闊地分布在每一個國家,這麼多人接受,依照這個法落實在人間,這個時間要共同會集在娑婆世界,釋迦牟尼佛的國土,就要「三變土田」,要化穢土為淨土,將所有山河大地化成一片淨土,以迎接所有分身佛,也要成為菩薩雲集的地方,所以要三變。
「初變娑婆一世界,次變二百萬億那由他之國」。不只娑婆世界,還有很多很多,無法算計的國家,就是無法算計,叫做「二百萬億那由他」。
後變,再變二百萬億那由他之國為淨土。娑婆世界,也叫做「五趣雜居地」,善惡混合在娑婆世界。佛陀要將這五趣雜居的娑婆世界,變為四聖淨土,就是清淨聽法的地方。又再變,不只是我們凡夫境地,初乘與菩薩的境界,應該再更廣,很寬很長。不是只有臺灣,還有很多國家的慈濟人也會回到臺灣來,這是以我們臺灣作譬喻。
所以初變、二變,再後變,叫做三變。變成佛的淨土,就是人人的心已經沒有邪思、惡念,大家的心都很單純,共為一心,就是佛心、菩薩心,這叫做三變。有初變、再變、後變,譬如從小乘、中乘,人人已經發大乘心,叫做三變土田。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