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20160907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269集
欲示無生滅之法身,
必會有去來之應身,
從法起應攝應歸法,
諸佛持總願四弘誓。
生滅法、生滅相,人生分秒無不都是在生滅中。世間任何器物,包括地球,無不都在成、住、壞、空;身體不離開生、老、病、死四相;心理也是在生、住、異、滅中循環往復。
物質的成、住、壞、空;人身的生、老、病、死;人心的生、住、異、滅。這四相,都在物理、生理、心理三理之中,都不離開生滅之法。我們若能透徹了解,無不都是法身,諸法無不都在人生、住、異、滅的心理中,造下很多業力。
眾生這些無明法,佛陀一一為我們分別、解釋,用種種方法為我們「開、示」。眾生有否「悟、入」呢? 只要我們能悟入,「必會有去來之應身」。
我們的人生有去有來,無明煩惱,凡夫帶業而來;造作無明,帶業而去,應我們的依、正二報,隨業這樣牽引我們,由不得自己要依哪一對父母出生?生在什麼樣的社會、環境?讓我們無法選擇。
諸佛菩薩則是應身來人間,在人間煩惱無明中,應化度眾生。他是應眾生所需要而來教化人間,同樣應人間一般的世壽而示滅。去了,還會再來,應如是法而來人間,稱為如來,這是諸佛來來去去的應身。
「從法起應攝應歸法」,這個世間法,有很多惡濁的法。寶塔二百五十由旬,就是萬里,也是眾生業力的基礎,真的是很開闊。人生煩惱無明有萬萬種,眾生的無明法,佛陀要用清淨,天地宇宙萬法的真理,來應對眾生的無明,就要「從法起應」,來感應眾生。
眾生若受苦難,就會懇求佛、菩薩要來感應。諸佛菩薩就是要來感應眾生,「攝應歸法」,回歸這個善法。無非期待人人將煩惱無明歸於正法,這就是諸佛菩薩在人間的去來。
諸佛菩薩去來自在,是明朗、清淨中而來而去,故說「諸佛持總願四弘誓」。四弘誓願,是諸佛的總願。每一尊佛,都是「眾生無邊誓願度,煩惱無盡誓願斷」,修行的過程,就要斷盡一切煩惱無明,才能度眾生。法門很多,累生累世應世學法,就是「法門無量誓願學」,最終目標則是「佛道無上誓願成」。
這是每一尊佛共同的願,共同發心,開始的第一願,就是起慈悲心,「大慈悲為室」,每一尊佛無不從慈悲心起,要度盡一切眾生,就要斷煩惱、修法門,最終才能成佛。我們若能了解,聽法才會清楚,法入心,才能無漏,我們的心志才能堅定。所以,大家要深心信願行,要深信,才能有願行。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