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見寶塔品》國名寶淨 佛號多寶

0觀看次
A- A+

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

20160903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265集

往昔無量劫前,有佛名多寶佛,
其國名寶淨者,皆以七寶所成,淨無諸垢穢故;
其佛號多寶者,是以功德法財,用之惠施無盡。

多寶佛塔現前,人人心生歡喜,當機的大樂說菩薩,知道大家心有所疑,請佛解說。釋迦牟尼佛說起很長久的往昔,在無量阿僧祇世界的東方,有一尊佛將入滅時,囑咐弟子:希望為他建一座寶塔,全身就在寶塔中。將來無論哪一個世界,有佛講說《法華經》的地方,這座寶塔就會從地湧出,證明佛講說《法華經》的真實道理是治世良方,是修行者用心的方向,就是成佛之道;這是寶塔現前的意義。

可見過去的古佛,與現在的釋迦牟尼佛,過去佛、現在佛,佛佛道同,對《法華經》教育眾生是如此的重視,即便滅度的古佛。現在釋迦佛年紀大了,將入滅之前,必定要將《法華經》講完,這是佛佛道同。

「其國名寶淨者,皆以七寶所成。」釋迦牟尼佛介紹多寶佛的國土是如此的清淨,都是金、銀、琉璃、硨渠、瑪瑙、真珠、玫瑰等七寶合成,那方國土沒有垢穢,完全都是乾淨,所以國名寶淨。因為那尊佛的世界很清淨,所有的一切無不都是寶,名多寶如來。

諸佛萬德莊嚴,是從六度行開始。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智慧,稱為六度,六度在人群中應眾生所需,萬福萬行。成佛之前必定要行菩薩道,在人群無盡的煩惱中淬煉出智慧,這是智慧萬行,成為「功德法財」,一切「用之惠施無盡」。能夠布施眾生,表示做好事必定要用很長久的時間來累積,時間愈長,累積的就愈多。

人壽短短幾十年,總不離開老、病、死,時間真的不長。學佛者若能透徹道理,珍惜生命,就要殷勤精進學佛的教法,要取用在最精華的生命,就是做好事,不要浪費時間;在人間結好緣,在人群中傳善法。

為苦難的眾生付出,為煩惱無明的眾生施以教法,這是我們學佛的目的。過去的古佛證明這個法,施用在人間,是救世之法;現在釋迦佛講演《法華經》,是教導我們行菩薩道的善法,要遠離諸惡,還要把握當下行眾善,自作、教人作。這就是我們要累積的功德財,「用之惠施無盡」。過去、現在諸佛都將他們過去所累積的「六度萬行」來教育,我們要虛心接受,受持去做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