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20160821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253集
今法會三歸一,開權顯一實法,人則回小向大;
一乘圓教大法,深遠不可測,鞏固不可搖。
《法華經.法師品》已經告一段落。〈法師品〉旨在告訴大家要用心受持這部經。這部經顯示圓融的教法,包含很廣、很深,尤其在五濁惡世紛紛擾擾的時代,這部經更是治世的良方。
佛陀要講這部經,不只時間長,它所包含的道理很開闊,尤其呼籲人人要身體力行。妙法能對治重重煩惱,眾生的心病,需要妙法藥來對治;這個法是會三歸一;會三──小乘、中乘、大乘合會成為一。「一」,就是開權顯實,一乘實法。
佛陀將這個圓教,就是大乘一實法,真實、圓融的教法,希望不斷流傳下去,持經、讀誦、書寫、講說、行的供養等等,希望這部經能夠廣布流傳。到了他晚年時,將法會三歸一,佛陀一代時教,小乘、中乘、大乘;到了晚年,他將其分類完全歸納起來。
《阿含經》,分析苦的源頭,就是貪、瞋、癡、慢、疑,不離苦、集、滅、道「四諦」法。苦、集、滅、道了解之後,人人要了解「因緣果報觀」;接下來,慢慢根機成熟了,恐怕眾生停滯在這個「有」的法,容易迷失,所以佛陀開始引入「空」法,這是「方等」,適合中乘。
空掉了,進入「般若」。智慧分明,了解會集、離散等等,用智慧去體會「空」的道理,這是入「般若」。但是眾生執著在這個「空」,空無所有,無所事事,佛陀也會擔心;「空」、「有」要會合為一大乘法,就要普遍在人群中去體會了解。人群就像一個洪爐,能錘煉出精純的器具,所以我們要入人群去,「煩惱即菩提」,在烈火中鍛鍊過來,才能有精純的東西。
「開權」,將空、有攤開來,顯出「一實乘」法。無論對聲聞、緣覺,或者發大心的菩薩,一切修學佛法的人,「人則回小向大」。沒有小中乘,佛陀要大家發大乘心,回小向大。向大,就是「一乘圓教大法」,佛在靈鷲山所開顯出來的《法華經》。
這一大乘的法「深遠不可測」,從凡夫對準佛的境界,這條路還很長、很遠、很深。我們的心若還有很多煩惱,當然就很遠。倘若煩惱全都去除,當下即是,這是很深的道理。
這個道理都知道,但要我們放下、去除,很難!故說「深遠不可測」,要到什麼時候才能將這個煩惱無明撥開、放下呢?差別在此而已。佛法是這麼堅固,需要人人「鞏固不可搖」,只要你一念道心起,「發心如初,成佛有餘」,即時就能成佛。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