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20160820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252集
所成之善謂之德,能成之道謂之行,
即福德慧行圓滿,一切諸行功德聚;
四修法長期、無間、無餘、尊重修精勤,
三學六度萬行具,三軌法因圓果滿。
修行想要有所成就,就要用心殷勤精進,自然「所成之善謂之德,能成之道謂之行」,就是德行。德,要日日不斷累積,生活中待人接物,將了解的法入心來,從修行中付出,叫做德。
常常一句話說,「煩惱即菩提」。芸芸眾生煩惱多,看別人在起無明、生煩惱,我們若有能力、有因緣來勸導,化解彼此間的嫌隙,就是功德無量,就是在煩惱中修慧德。
若在貧窮病苦,受災受難的苦難人群中,我們不忍心,有因緣去幫助他,叫做修福德。所以,福在人群中修,慧也是在人群煩惱中得,若如此,我們無不都是在修福增慧。「能成之道謂之行」,就是要行在菩提道上,「福德慧行」自然就圓滿。
「一切諸行功德聚」,無論是苦難中的眾生,我們去救拔苦難,或者在煩惱中的眾生,我們也能去勸解、引導,如是累積,叫做一切諸行。內修是功,外行是德,道理都清楚了,我們就要去做,累積起來,才是一切功德。
有段時間一直反覆向大家說「四修法」。要長時修,要無間修,要無餘修,要尊重修;在我們日常生活中,分分秒秒、連連接接,法入心,在人群中生活,要不斷不斷無餘修。只要聽得到、看得到,用盡全副生命去做,都不要漏掉,叫做「無餘修」。
我們修行,待人接物一定要尊敬,因為人人都是未來佛;人人本具真如本性,只要他的因緣到了,自然就會接近法,修行就會殷勤精進,同樣也會成佛。所以,對待任何一個人,我們都要心存尊敬。
尊重修,要很精、很勤,用尊重的心修行,才能「三學六度萬行具」。三學,聞思修、戒定慧,都要具足不缺。聽法,要好好思考,還要身體力行。我們要「戒」,要在修行軌則中,不能脫軌,「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」。
心要專,志要堅,定慧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,不能糊塗了。所以,在日常生活中,戒定慧、聞思修,六度萬行都要很具足;只要把心照顧好,在人群中做人圓滿,做事才會圓;做事圓、做人圓,道理就會圓。
我們要做的善,都在日常生活中,要修的德,也是在人群中,要成就就要在這條路上,步步踏實向前走。我們依此修行,就是福德,是慧行,一切的福與慧全都累積起來,就要經過四修法、三學、六度萬行,三軌法。長久以來,一直說的無不都是這些法。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