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法師品》勸修諸善 忍為急務

0觀看次
A- A+

 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

20160815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248集

若說勸修諸善能勤進導正,
秉慈用智入人群中廣化度,
又以忍力勸勉末世弘經人,
勸誡明經律修持忍為急務。

我們決心弘傳圓教《法華經》,就要說、要勸,將經文的意義入心,落實在生活中。生活中的體會,與法融會貫通;法,原來就在我們的修行中,修行,無非就是修諸善法。

常常說「六度萬行」,布施、付出,一點都不困難。修善法的機會很多,開口動舌,勸他說好話,這是「勸」;自己同時身體力行,人與人間和睦相處,同事度,小小的動作也是修諸善。

「若說勸修諸善能勤進導正」,我們自己很殷勤,又能勸導他人正確的觀念、思想,正確的行為;這絕對是法,佛法都是落實在生活中。

「秉慈用智入人群中廣化度」,我們學佛要秉持慈悲心,讓大家都能平安、快樂、歡喜、自在,就要運用我們的智慧,秉慈用智。慈心不是少數人,就要勸修,勸大多數人來廣施慈心。

「又以忍力勸勉末世弘經人」,為了未來濁惡世、末法的世間,佛陀的悲心、慈心,希望人人要挑起這個重擔,來弘傳圓教。大人、小孩都做得到,真實是淨化人心,必定要以忍力,著忍辱衣;大慈悲為室,柔和忍辱衣,這個忍力很重要。

所以,殷勤勸勉,勸大家要殷勤。尤其在這個末法的世間,濁惡世的時代,我們要勸人人弘經,弘揚這部經的教法。並非大家都去講經,而是經法要落實在生活,就需要有人弘法。

無論如何,借因、用緣,秉持慈悲喜捨的因緣,六度萬行,設法為人群付出,讓大家能了解生活要有正確的方向,這種「勤進導正」,我們都做得到,並不困難。

「勸誡明經律」,經、律、論,都要具足。我們自己聽經之後,要轉凡入聖,趕緊接近佛心,經典能維持我們生活的戒律;不只修行者生活要守戒律,在家的人人也應該要有倫理道德的規律。這個律,就是規律、戒律;該做,不該做,都是經典所教育的。

佛陀所講的法,不離開二門,一個是誡門,一個是勸門。誡門就是「諸惡莫作」,常常警惕大家,不要造惡,錯誤的事情一點點都不要做,這叫做誡門。「眾善奉行」,叫做勸門,勸善行的門。佛陀的教育不離開這二門,無論在家、出家,平時就要受持經律,遇到很大的困難時,要能忍下來。這都很簡單,人人都做得到,不能再等待了,因為時間來不及了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