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法師品》受持妙法 應捨懈怠

0觀看次
A- A+

 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

20160812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245集

於斷惡修善之事不盡力,
懈怠能障精進增染為業,
謂懈怠者滋長諸染事障,
受持妙經教法應捨懈怠。

我們要斷惡修善,心要專、力要勤,才有可能將惡念、煩惱、無明習氣全部斷除;如此,我們發心修善才算完整。因為善念與惡念,兩者在拔河;惡的力量來自累積久來的煩惱無明習氣,現在聽法,才開始要儲積善念、善業。兩相比較,當然是惡的念頭、煩惱無明的力量較大。

因此,我們要發心盡力,若是「於斷惡修善之事不盡力」,就成為懈怠,「能障精進增染為業」。懈怠就會衍生煩惱無明的習氣,一旦精進的善念力量,被煩惱無明的懈怠壓過去,就會障礙精進,且又增染為業。

在一個愛與善的團體中,我們發心精進,但是受無明煩惱的習氣所障礙,反而在善的環境中再起無明、生煩惱,而增加染業。善的修不成,卻是污染的惡業、偏差的觀念又再增加,故說「懈怠能障精進增染為業」,障礙了精進,又去造作,增加污染的業。

「謂懈怠者滋長諸染事障」。懈怠的人,就是複製再複製,不斷增加這種諸染事障。不只自己內心的精進被懈怠的習氣所障礙,即便人事中也受到這種懈怠,滋長不好的念頭,就會違背常理,障礙了人事物,這是我們最擔心的。佛法難聞,我們能受持佛法,落實在生活中,卻是自障礙,有心理的障礙、人事物的障礙,無不滋長這分的煩惱無明。

「受持妙經教法」,我們要發心受持《妙法蓮華經》的教法。既已下定決心受持這部經,不只是受持、讀誦,我們還要講說,要將這個法傳在人間;我們既然有傳教法的心,就應該捨去懈怠的念。

心理實在難調伏啊!不是做不到,是自我障礙,產生了業力。佛陀常常教育我們,心念一轉,天地一片空寂無礙啊!其實,都是自我障礙,修行最重要的,就是要照顧好這念心。所以,我們一再強調持經、傳教。佛在世,要傳這部經法教育就不容易了,何況佛滅度後?

佛滅度後的世間生態、人心變化,一切都在濁氣污染的濁世中。重重疊疊的煩惱無明,使得人心造作很多,尤其現在人心脫離了軌道,若沒有很圓融的教法,就無法應世度化。

我們應世度化,就要依賴這圓融的教法,也就是六度萬行,行菩薩道。名稱上說六度──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智慧,其實它內含的教法是萬萬種,隨機應度,隨眾生的根機和需要去付出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